在我国历史上,曹操是争议最大的一位人物,同时也是后人写书评论最多的一位。其中,罗贯中《三国演义》、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和东吴人所著《曹瞒传》是古代最为代表的著作。到了现代,自从郭沫若为曹操翻案以后,曹操的评价问题成为了史学界很热门的话题。进入了新时期以后,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一拍再拍,又由于易中天在央视大讲堂上品曹操,曹操又再次成为热门词蹿红,直到河南省安阳市曝料发现曹操疑似大墓,曹操这位近一千八百年前的人物,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股热浪,热气腾腾,热浪滚滚。
当然,当代人评论曹操的专著更是不少,据我所知不下几十种,奸雄也好,枭雄也罢,但没人不说他是大英雄。作为曹操的家乡安徽省亳州,近些年来,成立了曹操研究会,也有人为曹操写些东西,但总的来说犹觉不足。作为曹操的出生地,家乡人的言论相当地有份量,相当地值钱。所以,亳州人期待着家乡人要在对曹操的评论上有话语权,不能仅是热议中心一旁沉默不语的看客。
于是,亳州市人大副主任程效先同志在家乡众人的期待中奉献出了这部《跨界帝王曹操》(上下卷)煌煌巨篇。以往,其他作者评论曹操,焦点问题大多集中在忠奸辨析上,是枭雄还是奸雄,而这部《跨界帝王曹操》则是将笔墨用在了曹操的能力和本领上。现在考察干部不是有句话叫“靠得住,有本事”嘛,那么曹操“同志”在政治上是不是靠得住呢?若在以前,在《三国演义》小说和戏剧的塑造下,“白脸奸佞”的帽子一直压在曹操头上。而今据实来说,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他“忠不忠”的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千古冤案也算得以昭雪。剩下来,如果说还有什么争议的话,那就是对于曹操的耍权谋问题。我以为,评论一个人的品质问题,要拿到当时的环境中去判断,汉末之际,群雄逐鹿,烽火连天,如果用是否忠于刘姓天下的那一套王明极“左”的理论照抄照搬,既消灭不了各路诸侯,也难统一北方,老百姓已然水深火热。黑猫白猫,逮着老鼠是好猫;权谋阴谋,达到效果是智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其实曹操之前已有人用,但你没有用好,玩砸了,比如后人对董卓、何进挟持天子只字不提,却对曹操颇有诟词,这是一种红眼病的心态。再者说,如果说曹操是奸诈阴险之人,那么谁见过奸诈阴险之人,一生中热心于学习钻研的?一个人当他在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那些怡情养性才艺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可能是奸诈阴险的。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曹操之所以成为小说、戏曲中的反面人物,跟他的多才多艺却也有极大的关系。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小说、戏曲都是文人编写的。杀害文人,不落骂名才怪呢。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曹操对传统封建礼法的藐视与否定。这一点,隋唐时期,还少有人非议。但是到了理学盛行的宋代,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孽。自从朱熹开始对曹操破口大骂,口口声声骂他是窃国、窃圣人之法的贼之后,曹操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曹操比别人有本事,是源于他的知识文化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因为他比别人聪明,有智谋。智谋智谋,不聪明你能有什么好点子、好谋略?《跨界帝王曹操》这部书着重介绍的就是曹操的才华,他的多才多艺。现在央视有很多娱乐版节目,大多侧重展示个人才艺。如果问从古至今谁最有才华?那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曹操身上。曹操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外,在文学、诗歌、教育、法学、书法、音乐、建筑包括美食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造诣,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财富。不夸张地说,很多方面都可以拿出一项与方家比拭一下的。看过程效先的大作,我总在想,曹操一生只活了66岁,他怎么有如此充沛的精力,涉猎的知识领域几乎覆盖了当时社会知识的全部。他这样的博学,肯定与他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刻苦勤奋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少时的机警有权数,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虽然,这时期他不可能什么也不学,但看来它的发愤和成功主要是在成年之后。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评说:他“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王沈《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
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才艺最全面的名人是苏轼。我也曾经这样看。但是,现在我觉得,比起苏轼,曹操的才艺甚有过之。不错,苏轼在文艺创作上,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艺样式的多有建树,另外还是位美食家。而曹操的才艺,并不限于文艺创作,军事、政治,都有杰出的成就,被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上马能横槊冲锋,下马能赋诗论学。苏轼虽然也做过兵部尚书,但他在军事修养方面,显然不能跟曹操同日而语。
《跨界帝王曹操》这部书向世人展示了“才艺曹操”,这在以往评论曹操的书籍中是没有过的。当然,俗语说,“说不尽的曹操”,大家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评说曹操。感谢这部书的作者,这位曹操的老乡,历尽十年寒暑,终于完成了为家乡人立言的夙愿,确实为亳州争来了面子,大家应为此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