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老人说少年看水浒容易学里面的哥们义气,容易学里面的反叛思想走向极端;而老年人则不好看三国,里面太多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老年人不适合读。
四大名著有三部写于明代,而一部写于清初。其中数写于清代的红楼梦拥趸最多,粉丝最多。而红楼梦窃以为不能算是单纯的清代文学作品,应该还是算作明代,或有典型明代遗风的作品,与其他清代小说作品,诸如《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等相比,其深度内涵文学底蕴都要强很多。
红楼梦与之前所谈的水浒三国,乃至于另外的一大名著西游记,为脍炙人口的小说作品。然而定之为四大名著,抑或加上《金瓶梅》的四大奇书,无一例外皆是小说作品。而之所以脍炙人口,就是因为其在当时的通俗易懂,所以流传颇广。恰如文前所提水浒三国的民谚,老少皆宜,才有此语。
然而到了如今红楼梦竟然位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的“死活读不下去书籍排行榜”之首,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一本争相传阅,文本并不佶屈聱牙的奇书,竟然成了读不下去的书籍,怪不得著名作家王蒙会说:“《红楼梦》都读不下去是读书人的耻辱。”当然,王蒙的寓意并不仅仅是说此书从文字上并不难读,而是要语走偏锋,抨击我们现在国人阅读能力以及文学底蕴的缺失。
诚然,新媒体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信息的承载品——书籍,已经逐步不再是我们主要接收信息的平台了,如今网络、微博等大行其道的今天,“浮躁的心态、浅薄性、破碎性、平面性、千篇一律,没有深度,没有经典”确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阅读肤浅化,思考片面化,结论偏执化,逻辑混乱化,此“四个现代化”是笔者总结的如今我们“读书人”的真实写照。再加上丝毫没有相应的传统文化底蕴,对基本历史常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让我们现代读书人出口成错,似是而非。
然而很多人对王蒙先生的评论却不以为然。比如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詹国枢先生便发微博回应说:“应该允许有人读不下去。”新浪网新闻中心所搞的“读不下去《红楼梦》是耻辱吗?”投票,截至笔者发稿时为止,投“赞同。《红楼梦》是文学经典,阅读这类经典作品能提高文学品味,感受文字魅力”的仅有43.7%。有32.7%的人则认为“时代在变化,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也在变化,看不下去《红楼梦》很正常。”
乍一看,我也认为王蒙先生说话有些太过。红楼梦不过是一本古典的书籍,然而在经史子集中其实席位并不高。只不过是一本文学作品。其与四书五经比起来,深奥性无法相比。更广泛地说,其对中华文明乃至东亚文明的构成远不及传统的儒家经典。那何以言不读就是耻辱呢?我想这应该结合王先生的前后语境去谈。王蒙认为,“纵观中国文学史,我们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今天,我们什么发达?电视小品?微博?所以,我们要坚持深度的阅读,坚持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和悟性,坚持语言文字的艺术。”因此,“红楼梦”在这里仅仅是一个代之,她不过就是我们传统文学艺术的一个代表性作品而已。抑或说,读了红楼梦的人也要去读其他的名著,而读了其他名著的人也自然会对红楼梦感兴趣而已。而对于大部分的人,阅读不过快餐似的,哪能踏实下来读名著呢?
我想詹国枢先生也没有仔细看王蒙先生的限定语“读书人”三个字。读书人如今已经很宽泛了,然而也并非没有限定。读书人首先是要对书籍和文化有热忱的人,假如只是读读地摊文学,翻翻杂志,大可不必将之囊括进来。
红楼梦此书笔者读过约三遍,只读前八十回曹雪芹亲笔,实受益匪浅。因此广大的读书人倒不如真的塌下心来读读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