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土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乡土研究 

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 探索城市建设新路子——以亳州市为例
日期:2019-10-15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1171]

文/檀力

    亳,见于甲骨卜辞,滥觞于帝喾先商。《说文》解亳:“从高,从乇”。高部寓意祀仰之高,是商民族的宗庙。乇部寓意五谷丰茂,表明了商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崇拜。亳为商都,包含着商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涵,也代表着当时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亳”字寓意宏伟,博奥精深,千古一用,是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之一。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腹地,涡河之滨。古时亳州北联汴洛,南系淮泗,被称为“南北之门户,淮西之都会”,古云亳州“货大境穰,体视大邦”。今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奏响了古老亳州的华彩乐章。悠久的历史,给亳州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景观,遍布全境。花戏楼砖雕木雕精绝天下,曹操运兵道变幻莫测如地下长城,华祖庵古朴幽静药圃流香,巍巍汤陵阜丘峨然,道德中宫孔子问礼,南京巷钱庄汇通天下。

    亳州独特的地域有着独特的美食,曹操发明的“锅盔”外脆里软、食之喷香,牛肉馍皮脆馅嫩、油而不腻,油酥烧饼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各种药膳以食为药,养生保健,康健长寿。

    亳州是一块碑,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亳州是一种缘,古城寻梦,是根是难舍的记忆,亳州是一坛酒,醉美的是心,老庄使然,亳州是一种生活,如中医之悠长,如中药之芬芳,亳州,正以打造“文化城市”为契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关键词:亳州市 文化城市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2000年5月建立地级市,辖利辛、蒙城、涡阳和谯城区三县一区,总面积8374平方公里,人口620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

    亳州历史悠久。商成汤王建都于亳,魏文帝曹丕定为魏国陪都,元末农民起义军小明王韩林儿定都亳州,建立了“龙凤政权”,有“三朝古都”之称。这块土地,哺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道家鼻祖老子、一代圣哲庄子、魏武帝曹操、神医华佗、道教至尊陈抟、著名悯农诗人李绅等皆出生于亳,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亳州籍名人就有100多位。

    亳州名胜遍布,古迹众多,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亳州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二夹弦”和华佗“五禽戏”,省级的有大班会、剪纸、清音戏、晰扬掌、老子传说故事、九曲黄河阵等。

 

    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最著名的地产中药材有亳菊、亳芍、亳花粉等,全市从事中药材产业人员近100万人,药业经济已成为亳州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

    除了“中华药都”之外,亳州还素有“酒乡”的美誉。全市现有大小白酒企业200多家,拥有古井贡酒、高炉家酒等为代表的著名酒类品牌,古井贡酒四次蝉联国家金奖,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畜产品基地,亳州盛产优质小麦、黄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和黄牛、生猪、山羊等畜禽产品,市内建有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亳州还是著名的“小麦亩产千斤市”,享有“皖北粮仓”的美誉。

    亳州矿产资源丰富,在查明的8类矿产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43.62亿吨,居全省第三位。蒙城许疃煤矿、涡阳涡北煤矿已相继建成投产,巨大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能源产业将成为亳州新的支柱产业之一。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享有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温泉之乡、养生福地的美誉,是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建安文化、白酒文化的发源地。泱泱涡水哺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花木兰等先哲名流,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南到黄山赏风景,北到亳州看人文。”今年1月1日,亳州市长杜延安在2017亳州文化旅游年开幕致辞中说,近年来,亳州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相融合,围绕“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各项活动,加快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


    2017年亳州文化旅游年建设中,亳州市集中策划推出68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还推出“10元游亳州”和旅行社组团优惠政策,打造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亳州历史文化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生态休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旅游地之间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经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所以亳州旅游应该跳出亳州谋发展。

    亳州应该把自己融入安徽省主导的皖北旅游区,并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如从旅游资源开发前景看,皖北旅游区最可能发展成主打产品的,是以老庄道家文化为代表的淮河文化旅游景点系列,因为淮河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蒙城尉迟寺遗址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蚌埠涂山留有大禹治水会诸侯的遗迹,号称中国三大支柱之一的老庄道家文化肇基于淮河流域,流传下众多文物故迹与趣闻逸事,这些景点的主要集聚区就在亳州,所以亳州有责任也有可能促进与淮河旅游带诸城市的联动发展,从景区建设、产品设计、宣传促销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做大淮河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亳州的文化体制改革在安徽省位居前列的,十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好旅游资源,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统一管理亳州的文化旅游景点,改变了过去管理混乱、效率较低的状况。同时,为了更新旅游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发挥文化旅游的优势,突出亳州文化古城的特色,充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亳州文化资源禀赋,突出主题、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重点建设以亳州历史文化古城为中心,涡河文化旅游带和西淝河生态休闲旅游带;以谯城区为主的中华药都养生休闲旅游区;以涡阳、蒙城为主的天下道源休闲文化旅游区;以“皖北水乡”利辛为主的生态水乡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一核两带三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指的是建设亳州历史古城文化核心区,即依托亳州历史古城,进一步保护开发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美食小吃、地方特产、古玩字画、手工艺品、旅游商品、养生保健等业态,展示老街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实施对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南京巷钱庄的保护维修,打造以花戏楼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景区;恢复花戏楼古码头,改造涡河沿岸街区,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建设涡河文化景观带;加快建设商汤文化园、亳州中药材文化旅游购物中心、华佗养生文化旅游中心、曹操文化园、曹氏庄园等。

    “两带”是指两条“生态.文化旅游带”。一是“涡河文化旅游带”。以涡河流向为主轴,以亳州城区和涡阳、蒙城两县县城为节点,集成和连接十八里、魏岗、古井、大寺、大场、城父、义门、高炉、西阳、岳坊、双涧镇的历史人文资源,恢复涡河两岸的历史记忆,展示涡河文明、商汤都亳、天下道源、汉魏风骨、天下望州和明清古商埠风情的历史画卷;修建北关古街码头,开通涡河水上旅游航线。恢复沿河及周边旧城改造拆迁的古旧建筑,加快建设民间博物馆集群、个性鲜明的体验式茶楼、饭庄和演艺场所;加快建设亳州传统工艺“百工坊”,开发乡土特色旅游纪念品,重现亳州工艺文明;加快建设以涡阳天静宫为中心的“老子文化园”、以蒙城庄子祠为中心的“庄子文化园”,打造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古文化休闲旅游带。二是“西淝河生态休闲旅游带”。依托西淝河的生态环境和沿河两岸的乡村生态环境,以点突破,重点开发沿河的特色“农家乐”项目,大力推销西淝河“绿色食品”。以西淝河生态农庄、白鹭洲和蝴蝶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支撑,打造生态水乡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区”是指打造中华药都养生休闲旅游区、天下道源文化休闲旅游区和生态水乡休闲度假旅游区。一是以谯城区为主的中华药都养生休闲旅游区。加快开发以郑店子为中心的“中华药都养生园”、以古井镇古井酿酒工业园为中心的“酒文化主题小镇”、以大寺为中心的“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华佗镇华佗故里为中心的“中华药膳第一村”、以谯东镇万亩芍药园为中心的“药家乐”,打造中华药都养生休闲旅游区。二是以涡阳、蒙城为主的天下道源文化休闲旅游区。发挥涡阳、蒙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打造“老子故里,天下道源”和“庄子故里,逍遥之城”的品牌,重点建设老子生态文化园区和庄子文化园区,整合发展为天下道源文化休闲旅游区。三是以“皖北水乡”利辛为主的生态水乡休闲度假旅游区。依托西淝河、茨淮新河生态环境和生态乡村环境,以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建设生态水乡休闲度假旅游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将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中,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亳州市以文化凝聚合力,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如今在亳州市,老人摔倒众人扶、生活垃圾不落地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奉献、助人意识深入人心,文明已内化为这座城市的底色,蕴藏在市民心中,展现在日常举手投足之间。

    构建亳州市“文化城市”的蓝图,建设“文化城市”是亳州市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创新,也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当前亳州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新市民拥入城市,城市规模正在快速扩张,怎样理清和打牢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艺术品位,把亳州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和谐美丽、文化厚重、开放鲜活、催人奋进,具有中国气派、皖北特色和地方风格的现代文化城市,让广大城市成为富强亳州、文明亳州、平安亳州、美丽亳州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城市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城市就是军事中心、政治中心、商业中心、交通中心、工业中心等等,特别是进入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历史阶段以来,许多地方基本上,完全以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作为判断标准和价值,选择来思考和谋划城市建设问题,这种“经济城市”理念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在较短时间内问题不大,甚至还会感到成效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问题就越来越暴露出来,城市过度拥挤、功能紊乱、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人们在城市生活紧张、焦虑、冷漠、无助,城市缺少文化,品位不高,没有特色,千城一面,“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这些表面上看是今天城市建设管理层面的问题,深层次上是我们对“什么是城市”的思想理论认识不足的问题。

    其实,由于片面的以“经济城市”单一理念主导城市建设导致“城市病”的现象不独在我国出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都出现过“物质上的最高成就和人文社会的最坏状况”的城市化陷阱。正因为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成立“城市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力量系统研究人类的城市问题,通过了指导世界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居议程》,这个文件对什么是城市下了一个定义,“城市是地球上人类集中居住的区域”,也就是说,城市是“人居中心”。这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的定义,是把市民放在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中心地位的定义,判断城市和一切城市建设活动好与不好的根本标准就是是否适宜“人居”,评选美好城市的根本标准就是“宜居”。城市建设要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让人们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城市是“人居中心”学说的形成,是世界城市科学基础理论的奠基。而城市市民的美好生活,既有就业、收入、居住等物质条件的满足,有教育等各种社会公共服务的配套,有精神文化心灵的寄托和宜人环境的相伴,还有社会交往、亲情、友谊和尊严的实现,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从“经济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型和跨越。

    建设“文化城市”,对亳州市是一个大课题、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执政后,首次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提高全社会关于城市建设的思想理论水平,把人的生存和价值置于城市概念的核心,形成文化城市规划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在城市快速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文化城市发展路子,用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品位支撑文明亳州、美丽亳州建设。


切实增强全社会文化城市建设意识


    城市作为人居中心,应当拥有社会化、市场化、知识化、艺术化的文化,拥有体现科学、理性、进步、开放和自由、民主、竞争、向上精神的文化,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个性文化。城市文化应当是可持续的文化。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的精神状态,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决定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发展潜力,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生命。一个城市的环境有没有历史记忆,有没有文化个性和特色,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的生命力,决定着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综合竞争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欧洲有许多中小城市,规模不大,人口不多,经济总量也较小,但就是因为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内涵,能够几百年保持繁盛而不衰。我们必须把城市文化建设问题突出出来,把文化城市建设作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城市政府和全社会关于文化城市建设的思想意识。我国著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吴良镛先生指出,“自古太守多诗人,城市领导人首先要有文化、有诗意,担任城市市长的人应是有诗情画意之人。”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合肥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高文化品位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挖掘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徽风皖韵建筑文化的丰富宝藏,引进现代城市环境艺术的先进理念,努力使亳州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得到显著提高。


把文化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要满足居民居住、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的需要,这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而居民的需要在物质层面基本满足之后,永无止境的就是对教育、文化、精神、艺术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一定要把满足居民对精神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拥有哪些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怎样保护和传承这些资源,城市应当有什么特色,哪些因素决定城市的个性,一些已经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区和街道怎样进行文化修复,怎样增加城市文化元素,怎样从总体上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这些都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都应形成专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特别是对于每一座建筑物,从规划到建成验收都要有文化艺术标准,都要与整条街道、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多年来,不少城市没有制定建筑艺术标准,许多城市的规划部门连分管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科室和岗位也没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往往认为城市品位、城市个性、城市特色是虚幻的,只有经济项目才是实的。其实,文化城市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座城市的环境文化和艺术品位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是通过一座一座城市建筑物展现出来的,城市文化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在共同的文化共识下坚持不懈努力积淀下来的。在快速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今天,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市文化,每一座城市都应制定文化艺术总体规划,配备主要负责城市文化艺术建设的总规划师,城市规划部门都应增设环境与建筑艺术科室,大力扶持建筑艺术产业,培养建筑和环境艺术人才,财政应有专门预算,注重引入市场机制,保证城市文化艺术建设得到长久实施。


要形成崇尚文化精神的共同价值观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市民素质。而市民素质的提高是持久的教育、熏陶和养成过程。城市要有高质量的文化科研艺术单位,经常开展面向公众的文化、科普、艺术、学术活动。城市要推崇有文化的人,要敬畏历史上有文化的人,要尊敬当代有文化的人。城市要不断有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剧作家、音乐家、教育家产生出来。城市要推崇和表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好教师、好医生、好护士、好公务员、好警察、好处是、好售货员、好司机、好工商户、好企业家等等都成为全社会敬重的对象,用鲜活的、动人的、平凡而又可亲的模范人物形象,支撑城市文明形象,彰显城市价值导向,用一个个鲜活可敬的人物形象,持续不断在全社会增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城市一定要有繁荣的经济、坚实的产业和丰富的就业岗位,但又不能让商业广告过度炒作,“抬头见广告,出门闻喧嚣”,不是文化城市的表现。城市一定要有秩序,城市一定要宁静下来。城市要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共同价值观,引导一代又一代市民喜欢读书,喜欢诗赋,喜欢科学、历史、文学和艺术,让城区随处可见安静的阅读,用无功利的文化打造诗意的城市。


把城市建筑物打造成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城市是几十万、几百万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城市是由建筑物集聚而形成的。每一座建筑物,对居住使用的所有者来说主要是享用其实用功能,而对于整个城市广大居民和外来游客来说它主要是作为一个观赏物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城市建筑物对全社会而言首先是供人看的。因此,绝大多数城市建筑物都应当按照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标准来打造,城市建筑物都必须好看,必须耐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公共性建筑物,如市政府、车站、学校、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厅、体育馆、社区活动中心以及沿街道摆布的建筑物等必须按照建筑艺术品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欧洲国家的城市建筑是花岗岩的历史,他们要求城市都应当成为开放式建筑艺术品博览园。这就要求我们用“千年意识”来看待城市建筑物,赋予每一座城市建筑物永久性文化艺术生命。城市的建筑物都应当讲究优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色调,整个城市的每一条街道都要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因素有明确的要求,城市建筑物要拒绝平庸,拒绝没有品位的火柴盒子,反对出现建筑物造型的克隆,反对建筑设计中简单的崇洋媚外,鼓励设计师和建筑商勇于创新,努力建造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富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个性的城市建筑群。要引导人们改变城市建设的算账观念,没有文化艺术品位的建筑物很容易破旧贬值甚至需要很快拆掉,而有文化艺术品位的建筑物不仅为提升城市品位做出了贡献,而且遵循艺术品价值规律有可能不断升值而具有永久生命力。建筑物没文化就越来越贬值,有文化就越来越升值,这就是文化艺术的力量。


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文化的艺术内涵


    城市环境的文化艺术品位提高,对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陶冶市民情操,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美誉度、舒适度和吸引力十分重要。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按照现代城市科学和环境艺术的要求,切实优化文化环境。要搞好城市雕塑体系建设,把雕塑视作城市的眼睛,视作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作为文化城市的重要体现,应把杰出历史人物和当代各行各业优秀人物雕塑作为城市雕塑的主要内容,用杰出人物雕塑传承历史文脉,张扬文化精神,教育熏陶激励市民和下一代。政府应当对本城市的城市特色、城市个性、城市精神进行科学概括和定位,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雕塑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用城市精神丰富雕塑的文化内涵,用雕塑体系张扬城市精神,承载城市价值观。要把社区作为文化城市建设的落脚点,努力建设学习型社区、阅读型社区,社区要有供市民读书看报和交流的场所。要规划建设遍布全市社区的图书馆、阅览室、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街道书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应当高密度、小型化、社区化、亲民化,让居民能够方便享用。要把文化城市建设与绿城、水城、智慧之城建设结合起来,搞好城市水系和街区绿化美化体系建设。城市有水则灵,街美则名,凡是有条件的城市都要尽最大可能扩大城市市内水面,努力营造鲜活的城市水系,优化城市生态,建设田园城市。要把街道绿化、美化、人文化、信息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切按照美学标准要求,搞好树木花草品种选择,搞好花木造型修剪,增加树木花草色彩品种,切实增强城市的绿化艺术品质。要下力气开展街道整治和街区文化修复,打造历史名街、特色小街,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步行街等,为市民创造购物、休闲和富有文化气息的慢生活环境。


    在近些年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拆大建现象,“拆”字成为许多城市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尽管把影响发展和没有品位的低劣建筑物拆掉是必须的,但长期走不出大规模拆旧建新的循环也带来了很大负作用。既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又使城市失去了历史感。对这种大拆大建应有理性认识,该拆的一定要坚决拆掉,不该拆的一定要加强保护和限制不能随意拆。我国许多城市历史久远,千百年留下来的老建筑和土城墙、砖城墙、环城水系等十分珍贵,但是由于我们前些年缺乏古代城市规划保护意识,不经意间就把这些文化遗存拆掉了,长此以往,将会使我们的下一代对祖国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茫然无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城镇化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要让市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发展要留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这对我们文化城市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在全社会树立“护旧建新”意识,城市应当有《限拆法》,就像“建新”需要规划审批把关一样,对“拆旧”也应建立一种评议把关限制机制,对拟拆除建筑物要进行综合评议,只要不是危房,只要不是已明显影响城市发展的,原则上不允许拆除。要处理好新区建设和老区保护的关系,努力创造一种城市建设利益机制,引导城市主要在新区发展,把有增长潜力的单位疏散到新区实现扩张,保护好老城区的历史文脉,让每一片建成区都能宁静、悠然、安怡下来。


↑TOP
上一篇: 亳州:打造亳州文化旅游新高度
下一篇: 后发赶超闯新路 跨越崛起谱新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回家:中国人的春节咏叹曲(二)
·安徽省社科院史学专家撰文阐述淮
·立法保护“活态文化” 传承非遗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如何留住乡愁
·农民文化乐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
·走出徽州看“徽学”
·过一个绿色清明节
·保护徽州古建筑重在保住“五制”
·“农根文化”真得味
·“草根宣讲”入人心
·安徽新农村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