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土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乡土研究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日期:2014-8-20  新闻来源: 安徽日报   浏览[2875]

 以乡情为纽带,以文化为载体,宿松县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文化建设———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文化站里开茶馆
 
  日前,记者来到宿松县程岭乡综合文化站,只见文化站内的茶馆里,上百位老人围坐在十来张桌前,一边喝茶,一边看戏,好不热闹。
 
  “现在,文化馆开设免费茶馆,我们不仅有地方喝茶,还能在家门口看戏。过瘾! ”70岁的村民叶贵根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茶馆开张以来,他每天都要约上几个老伙计来这里喝茶。
 
  “开设免费茶馆不仅让乡亲们有了相互交流的场地,也让冷清已久的乡文化站热闹起来。 ”程岭乡综合文化站站长徐厚盛告诉记者。
 
  “过去各乡文化站大部分时间是铁将军把门。站长也是‘不务正业’,被抽去搞中心工作。一到有演出任务,乡镇都是临时出钱找外援。不仅节目不对群众胃口,党委政府也觉得钱没有用在刀刃上。 ”宿松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洪云说,2012年,宿松县出台农村区域文化建设项目,被文化部列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项目按照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二郎、程岭、孚玉、复兴、佐坝五大文化区域。每个区域由三到五个乡镇组成。其中以一个带动能力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区域文化联系单位,协调统筹本区域内的文化活动。
 
  与以往偏重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和增加机构编制不同,农村区域文化建设将创新点放在构建机制上,以乡情为纽带,以文化为载体,通过高频度的文化活动,促进区域内文化共享、共建、共同繁荣;通过有效整合区域的文化资源,降低公共文化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
 
  乡村有了“赵本山”
 
  在宿松县二郞镇综合文化站,记者看到一位带着草帽的农民在和文化站站长李方祥商量着什么。
 
  “这是我们镇里的欧阳时发,刚从工地上干完活过来。去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方言小品,被推荐到县春节晚会上,人气火爆。现在,大伙都称他为宿松的赵本山,点名要他上明年的县春晚。今天他就是来商量剧本的。 ”李方祥介绍。
 
  眼下,在文化站的指导下,欧阳时发在准备明年县春晚节目,并张罗着成立一个民间演出队,义务为群众演出。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活了各乡镇的文化能人。有了乡镇文化站这个舞台,老百姓的活动热情也高涨起来,他们自己演出自己看,高兴得很。 ”李方祥告诉记者。
 
  程岭乡的吴波涛今年77岁,12岁就随父亲在当时的“采茶戏剧团”中唱戏,后来一停便是多年。去年,在程岭乡文化站的激励下,他带着几十位乡亲排练起了传统的黄梅戏和文南词。在吴老的带领下,程岭乡还成立了黄梅戏、广场舞和锣鼓等10多个表演队,参与人数达百人。天天有活动,场场有人演。
 
  目前在程岭区域文化中心,原来的传统文艺骨干正在重新归队,新的骨干正在快速成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本地明星。一共有139名文化志愿者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特色多
 
  区域联动后,各乡镇的文化活动次数多了,质量也提高了。现在,各乡镇不光有文南词、山歌、端午龙舟赛等传统节目,有的乡镇还举行摄影、趣味运动会等特色节目。
 
  “这个月,柳坪乡举办一场摄影采风活动,不仅邀请这个区域内的摄影爱好者,还邀请摄影专家现场讲评。有实践,有理论。 ”二郎镇宣传委员江玉梅说。
 
  徐厚盛从1993年就开始在程岭乡综合文化站工作。 10多年里,他做了4年土管、6年计生,“那时就一个替补,尽干些与文化不沾边的事。现在站里有7个人,还有100多位文艺活跃分子,加上周边4个乡镇的文化资源,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 ”徐厚盛笑着说,“我们还组织一批退休教师深入民间,搜集了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既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也可以作为今后各种剧本的创作题材。 ”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子。去年,远在深圳创业的二郎村村民朱金华得知在隘口乡举办联谊笔会的消息后,马上联系上隘口乡综合文化站报名,并提前两天从深圳赶回宿松。从小就喜欢书法的朱金华,参加完这次笔会,感慨地说:“如今家乡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让我这个飘泊在外的游子顿生自豪感。 ”
 
  据统计,宿松县现有14家乡土文艺团体,其中程岭乡的东乡黄梅戏等多家剧团成功入围政府采购名录,统一参加全县送戏下乡演出。(本报记者 胡劲松 本报通讯员 孙凯华 石玉琴)【8月19日 11版头条】

↑TOP
上一篇: 如何留住乡愁
下一篇: 牢记伟人嘱托 加速跨越崛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回家:中国人的春节咏叹曲(二)
·安徽省社科院史学专家撰文阐述淮
·立法保护“活态文化” 传承非遗
·如何留住乡愁
·农民文化乐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
·走出徽州看“徽学”
·过一个绿色清明节
·保护徽州古建筑重在保住“五制”
·“农根文化”真得味
·“草根宣讲”入人心
·安徽新农村
·专题策划 聚焦新型城镇化 “四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