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土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乡土研究 

如何留住乡愁
日期:2014-7-28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2247]

 如何留住乡愁

文| 程竹
 
    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格局发展中,要依托华夏文化之根及山水脉络,新兴的城镇要营建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氛围。一句“记得住乡愁”以一种洞穿繁华回归故土文化的质朴告诫人们城镇化不是要消灭美丽乡村,日前,一份《中国城镇化发展“凤凰”报告》中提出:“找寻久违的“乡愁”和“乡音”是要建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和谐景观。”
 
  当下,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等传统元素正不断地失去根基,据了解,自2000 年至2010 年“10 年间”,中国自然村由363 万个锐减到271 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 至100 个。2012 年,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首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普查中显示:全国119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13 个历史文化名城已无历史文化街区,18 个名城仅剩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一半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已面目全非。全国各地虽在努力保护古建筑,却将古建筑修葺一新,失去了原汁原味。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乡愁”与“城愁”的多方矛盾已越来越突出:农村精英流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限、农村“空心化”现象显现;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城镇化建设呈现无主题文化定位的特色缺失状态,一些城市建筑风貌雷同无辨识度。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国城镇化的文化发展,不能没有场所可供寄托乡愁。”《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杂志总编辑金磊说:“乡愁是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萦绕在心头的对故乡田园诗般的依恋情愫。无论是单体的传统民居,还是古建筑群,都不属于某个人的家园,它一定要包含着影响人们乃至城镇文化的精神力量。留住的更非个人的乡愁,而是一个华夏民族的文化乡愁。”
  
环境是记得住乡愁的根本
 
  我们该怎样解决乡愁,拉动城镇化的力量是什么?城镇化的目标何在?谁是城镇化的主体?
 
  据了解,“新型城镇化”概念强调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总进程,即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金磊认为,中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主体应该是千千万即将离开土地的农民。但在政府、专家学者们的争论中,唯独尚缺少城镇化进程主体——被搬迁的农民的声音。因此,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其中的隐忧,要有主体者的参与。
 
  国外在乡村建设上也曾走过弯路,如法国在20 世纪50年代将农田灌溉渠搞成水泥抹面的混凝土灌溉渠,后来在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又将这些水泥渠砸掉,换成自然的与周边环境一致的沟渠。
 
  近年来,住建部为引导资源向一些小城镇集聚,已开展了5 个方面的政策探索:一是在全国1.9 万个小城镇中确定1800 个重点镇,予以重点扶植和建设;二是加强“绿色小城镇建设”;三是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是评选特色旅游镇;五是推广“一镇一品”的发展计划。这一探索,无论在新城镇崛起中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方面,还是在城市历史传统、
文化特色的彰显与建构上,都可借鉴。
 
  作为小城镇发展的典型及新型城镇化的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凤凰镇的经验对全国有着积极作用,其城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居价值、人文价值,通过城镇化、新农村及美丽乡村让居民分享到文化守望、现代舒适的成果。
 
可持续是回望乡愁的道路
 
    英国重视城市文化传承,“站在教堂的钟楼可俯瞰整个城市的全貌”是我们常常在小说中看到的描述,此景在今日大部分英国小城镇依然如此,有许多靠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推动城镇复兴的例子。
 
  德国政府规定:城镇开发不侵犯自然,而是依托自然而建,因此德国的小城镇历史建筑与自然风貌得到了保护。目前德国有近二万座古堡,小城镇已成为德意志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德国对人文传统和历史建筑的热爱与尊重,使德国小城镇成为历史人文内涵与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国际典范。这些国家在城镇化道路上的经验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金磊有针对性地说:“‘记得住乡愁’是要警醒城市管理者,文化城镇的精髓一旦失去不可复得,旧村改造不可重蹈大拆大建之覆辙,更不能让农耕文化‘牺牲’在城镇化建设推土机下。要避免‘文化悲剧’重演,最重要的是要在城乡公众中树立乡土建筑与乡村文明的自尊文化意识,不可自己轻视自己,要意识到村落建筑是乡土社会和生活的史书。”
 
  有关专家表示,要建设留得住“乡愁”的城镇,亟需扭转“70 年代淘米洗菜,90 年代水质变坏,现在鱼虾绝代”的恶化状态。新型城镇化的生态之路并非易事,它需要路线图,要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现有省市县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TOP
上一篇: 留住乡愁
下一篇: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回家:中国人的春节咏叹曲(二)
·安徽省社科院史学专家撰文阐述淮
·立法保护“活态文化” 传承非遗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农民文化乐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
·走出徽州看“徽学”
·过一个绿色清明节
·保护徽州古建筑重在保住“五制”
·“农根文化”真得味
·“草根宣讲”入人心
·安徽新农村
·专题策划 聚焦新型城镇化 “四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