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节庆,也是这个民族一年里最为隆重的节日。根源于农耕文明的春节,是一个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开启,渐渐地也固化为国人年度作息规划的开端,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如中国的俗语——这是一个象征着希望、播种、开启的节日。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个古老的民族节日,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异化之痛。在这个节日里,有数十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人口迁徙;在这个节日里,国人的乡情化作对一张小小车票的渴盼;在这个节日里,数亿个家庭的亲情寄托于一场短暂的相聚。
这是一幅壮阔的人类文化图景,也是一次盛大的民族心理仪式。在严冬的末尾,人们带着缱绻的乡愁踏上归途,我们期待如坐春风,而不是“人在囧途”,我们期待常回家看看,而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团聚,欢笑,然后再次离别。
回家吧,哪怕是历尽颠簸;回家吧,哪怕是囊中羞涩;回家吧,哪怕会近乡情怯……
春节,集中交融着当代中国人的怕和爱。
70 小时的团圆年
囧途之中国式休假
又是一年春节,短短几日假期,几亿流动人口同时踏上返乡路,团圆梦在春运的人潮中顿时变得艰辛甚至狼狈。当“常回家看看”还无法实现的时候,过年能多一些时间与亲人团聚,成了异乡漂泊的中国人对这个古老节日的最现实期待。然而,一年短暂的团圆也只能来去匆匆。
70 个小时的团圆年:聚少离多的亲情
在离春节还有几周的时候,买到返程票的刘旭终于可以踏实地回家过年。从北京到黑龙江老家,一张火车票,两张汽车票,每年春节假期,刘旭都是三天在路上,三天在家里。70 个小时,这是一年来刘旭同父母仅有的团圆时间,但是他说,“时间再短,能回家总比不能回好。”
在以“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在,不远游”成为一句古训。然而,对于刘旭这样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这句古训,似乎已经“古”得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在外工作9 年,刘旭每年过年回家都会给父母几万块钱,在老家亲邻口中,他是个孝顺儿子,但是他自己却很惭愧。刘旭说:“这几年过年回家,自己心里明明非常想念父母,但是回到家后,却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些什么,长时间不在一起,最亲的人也会渐渐陌生。”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去年春节回家,刘旭在开往老家的小巴车上第一次听到了这首应景的歌曲。在他看来,“对于回家过年,有钱没钱都可以,亲人不图你的钱,但是有假没假,假长还是假短,亲人团聚的心情就不一样。”
路上累,回家更累
在中国,像刘旭这样的背井离乡的“流动人口”有好几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急速迈越,当这两亿多人同时赶赴异乡的时候,中国人“家”的概念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回家”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对于亲人最单纯的期盼。然而,现实是中国人“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
刘旭刚来北京的2005 年,一年中有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他说,那时的自己至少还能保证每年回家两次。2008 年国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次短假期。放假总时间变长了,但是“掰碎了的假期”对于刘旭这样的远乡人来说,“一年中的假期看着多了,能回家却少了。”
中国人的假期太少,几乎是每个国人的直观感受,但是相较而言,中国人的休假质量更加恶劣。以春节假期为例,过年,就是几亿中国人同时在囧途上折腾。
网上争抢往返的车票、请假倒班争取提前回家,来回60 个小时挣扎在拥挤的车厢里,返岗之后连续加班补假期。这一连串“折腾”,是刘旭春节假期必须付出的“回家代价”,而这些代价换来的,也仅仅是他和家人共处的70 个小时。
回家的路上累,回到家更累。还没到家,刘旭已经接到了4 场饭局邀请。“同学聚会、亲朋聚餐,每年过年都这样,各种走亲访友、饭局应酬,有时候一顿饭都得赶两场。”
仅有的假期自己没休息,也没有多少时间真正在陪父母。“没办法,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年难得跟亲友聚聚,在家累点也高兴。”刘旭说。
一路“累”完,假期之后,等着刘旭的是连上7 天班,春节的“折腾”还有余波。
当传统遇到现实:春节假期能否延长?
40 天内,30 多亿人次“ 在路上”,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周期性迁徙——中国春运又一次如期上演。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增加是发展的必然,铁路运力不足的现实,短期内也无法扭转,但是“回家过年”已是中国人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召唤。
当传统遭遇现实,当文化遭遇制度,中国人过年回家的“执着”只能与“艰辛”伴随吗?
“春节7 天假,刨去两个周末,这个好几亿人要回家的节日,实际上就3 天假,能不拥挤吗?”在2015 年春节假期即将来临之际,很多网友再次吐槽春节的“全民折腾”原因在于“假期太短”。
其实,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一些委员、代表们已经连年呼吁“适当延长春节假期”,但是假期的调整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关于目前的法定春节假期,可以追朔到1949 年12月中国政府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部新中国成立伊始出台的放假制度,将春节的法定假期定为3 天。
60 多年过去,中国的这部“放假办法”先后在1999 年和2007 年修订两次,其中,国庆节延长了假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也纷纷开始放假,“春节3 天假”却始终没有改变。但是,变化了的是,60 年间中国流动人口激增以及春运压力的凸显。
“弘扬传统文化”、“粘合国人亲情”、“缓解春运压力”,网友关于延长春节假期的理由似乎既“合情”又“合理”。但是反对的声音却一直存在,有分析称,从社会整体来看,如果延长春节假期,春节期间社会机体部分地骤停,经济社会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延长假期,将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在拥挤的候车厅中,在“抢票”换来的车厢里,一张张渴望回家的劳动者面孔,他们可能不会折算,自己的短暂休息会让这个国家增加多少“成本”。忙碌了一年,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回家过年,陪陪许久未见的亲人。
即将踏上回家路的刘旭说,“无论一路多么艰辛,能挤在回家的车上,人就是快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