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风采录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地理区位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贤能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风采录 - 乡贤能人 

蒙城张大哥 让瓜香飘满城
日期:2013-9-26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1834]

初次试水 西瓜吸引他的目光


张飞,七里许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2009 年,当他听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增收创收”这句话时,他就开始思索这条路该怎么走。
“刚开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张飞说,本地以农业为主,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那肯定要搞农业种植最适宜。那究竟种什么呢?
从浙江黄岩考察回来,张飞和村民代表商量他思考的结果:种西瓜。理由是,西瓜在本地就有市场,是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利润较高。不过,张飞想象当中的西瓜并不是“土西瓜”,而是贴上商标的品牌西瓜。他的这个理念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也有人觉得冒险,最终5 位村民和他一起成为股东,并注册成立了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
用土地使用权置请到了黄岩的专家,引进了一个品种8424,“这样是为了让所有的西瓜都和专家棚里的一个品相”,张飞说,就这样,一个个西瓜大棚在村里建了起来,虽然规模不大。
造棚、育苗、移植一直到收获的季节,张飞终于松了口气,因为西瓜一上市立刻受到欢迎,每天产的西瓜几乎一个不剩。


小瓜畅销 咱得给西瓜起名儿


有了经济效益,张飞和股东们开始商量着扩大种植规模。此时,一些犹豫不决的村民也下定决心带着资金加入张飞种西瓜的队伍,股东变成了16 人。
“给西瓜起个名字”,张飞说,西瓜第一年虽然没什么效益,但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这更加坚定了他给西瓜注册商标的决心。 但是这个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只要西瓜好就行,给西瓜注册商标不是多此一举吗?”
“没有品牌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些想法在张飞脑海里酝酿,他极力说服股东同意了他的想法。商标注册书拿到了,2010 年西瓜收获时,张飞带领着村民将白绿相间的小商标挨个贴到了滚圆的西瓜上。“贴上商标就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品质保证。”张飞说:“让农产品有头有脸地出现在市场上也是咱农民进步的一个体现。”有了前几年的经验,张飞和村民更有底气,他们在2012 年将西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420 亩。越来越多在家闲着的老人、妇女,在西瓜地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打瓜杈、打农药,干这些轻活赚的钱足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七里许,顾名思义,这个村庄离县城仅7 里路的样子。平日里,村庄的青壮年劳动力有部分出门务工,还有很多在县城里打工做生意,土地流转出去确保了一年的土地收入还省心,而西瓜田的扩张,让他们的土地找到了好归宿。


小小西瓜 让村民赚到大把钱


52 岁的陈勇,以前是个木匠。上了年纪后感觉干木匠活力不从心,一直想转行。儿子一直在县城做零工,收入不稳定活累,儿媳妇和老伴负责在家带孩子做饭,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2011 年,陈勇和儿子媳妇商量后决定在村子里种西瓜。“离家近又自由,收入有保障”,陈勇说:“第一年他们种植了12 亩西瓜,收入了7 万多块钱,今年他们又增加了8 亩地。”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技术服务,这些都为他们赚钱打下了基础。“施肥的时间和用量影响西瓜的甜度,底肥一定要用麻饼(轧麻油剩下的废料),摘西瓜时不需要拍只要算够天数,保准熟得恰恰好。”陈勇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还有一个月自家的20 亩西瓜就要丰收,到时候,买瓜的小贩又要堵住自家的地头了,“而且只有来得早才能拉到瓜”。
以前一家人一年只能挣3、4 万元,现在充分利用家里的人手,可以让收入翻一番,陈勇一家人自然欣喜,而这份喜悦也让更多的人动起了种瓜的念头。“不少人来向我取经种西瓜。”陈勇颇有些骄傲地说,自己干了一辈子木匠活,没想到人生中的最大一桶金竟然还是从土地上获得的。
“不仅陈勇,七里许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将目光放到了西瓜上,今年丰收的西瓜田将达到650 亩”,张飞说,现在村子面临拆迁,一旦拆迁完毕,他们将根据土地规划情况,在自家肥沃的土地上种植更多更甜的西瓜。


↑TOP
上一篇: 蒋秀娟:扎根沃野唱好戏
下一篇: 刘奇 情系乡村的学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杨华妹 闯字当头 巾帼风范
·李亮:十年公益之路 不负青春不
·孙应政: 致富不忘党恩 兴业反
·康茂强:心怀善念传爱心 投身
·怀凯:打造健康餐饮 传承药膳
·程如峰:他让包公墓“重见天日”
·太和剪纸妙手匠心浑天成
·许长荣:接过“最美母亲”的接力
·吕从才:返乡创业争做三个“第一
·金玉琴:乐为村民贴心人 甘当致
·胡承霖:忠实的麦田守望者
·常王氏:清静无为享天年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