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风采录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地理区位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贤能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风采录 - 乡贤能人 

常王氏:清静无为享天年
日期:2013-9-26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2853]

她是一个109 岁高龄的老太太,近期却黑发重生。相比同村操劳一生的老太太支陈氏,谯城区五马镇杨楼村李瓦房的常王她是幸运的,家有子女五个,自从50 年前媳妇娶进了家门以后,老太太就放下了家里的活计,过上自己清静无为的生活。

   在五马镇杨楼村李瓦房,109 岁的老太太常王氏和大儿子常胜德一家就住在该村的一户小院里。院子里有一片园地,一颗枝繁叶茂的石榴树上结满果实。当记者走进大门,常胜德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此时,百岁老人常王氏正坐在自己的床上打盹。
除去干枯的双腿和弯曲的背部,如果仅从脸部肌肤的光泽度来看,百岁老人常王氏并不比其70 岁的儿媳妇李瑞英差,看起来满面红光。不爱说话,但偶尔说出话来,依然口齿清晰,铿锵有力。


上半辈辛苦持家


    百年的岁月从一个女人身上流过,不管现在如何,她们过去大都遭受过苦难,常王氏也不例外。常王氏育有五个子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抚养五个孩子是一项极大的“工程”。常胜德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为了养育他们兄妹五人,那些年日子过的很艰难。他的父亲在农闲时,就到附近的村子里收购牛血,然后用扁担挑到山东去卖,来回要走好几天,才能挣块把钱。他的母亲常王氏独自在家照看几个孩子,还要到租赁的田地里干活,起早贪黑,也仅够一家人糊口。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添件衣服,农闲时常王氏就到附近的村子里给别人弹棉花,长期的劳累给家里的生活带来了补贴,但也给老人留下“后遗症”,至今老人的手臂仍然会不定期发生颤抖现象。


下半生乐享天年

    时光荏苒,苦尽甘来。女儿们一个个幸福地出嫁,儿子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心上人。昔日别人的媳妇如今也熬成婆婆。
“自从我进了常家的们,俺婆婆才算清闲了下来。家里的活计都交给了我们,她也算安享晚年。”大儿媳李瑞英说,她20 岁时嫁到常家,当时的婆婆常王氏已经年近60 岁,家里家外的活计都不再让常王氏忙活,只想让她享点儿孙福。如今50 多年过去了,她自己也熬成了婆婆,而她的婆婆常王氏也已经年过百岁。“孩子们都很疼她,一回到家里,都会来看望奶奶,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想着奶奶,毕竟奶奶一辈子不容易。”常胜德说,如今生活都好了,更不能亏了老人。
 

心闲无争得长寿


   “俺家祖辈也没有活过百岁的老人,俺娘算是第一个。”常胜德告诉记者,老太太常王氏能够活到109 岁,一是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近几十年来,常王氏每天都要吃鸡蛋、喝牛奶,尤其喜欢喝酸奶。此外,家里鱼肉等荤菜也不间断,营养方面跟得上;二是老太太心宽气闲,自从媳妇进了家门,她就基本上不再过问家里的大小事情,每天自己散散步,要不就是静坐,从来不生气,也不再操心,心平气和安度每一天。


↑TOP
上一篇: 刘魁友:笑傲风雨度百年
下一篇: 胡承霖:忠实的麦田守望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杨华妹 闯字当头 巾帼风范
·李亮:十年公益之路 不负青春不
·孙应政: 致富不忘党恩 兴业反
·康茂强:心怀善念传爱心 投身
·怀凯:打造健康餐饮 传承药膳
·程如峰:他让包公墓“重见天日”
·太和剪纸妙手匠心浑天成
·许长荣:接过“最美母亲”的接力
·吕从才:返乡创业争做三个“第一
·金玉琴:乐为村民贴心人 甘当致
·胡承霖:忠实的麦田守望者
·刘魁友:笑傲风雨度百年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