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歙县把加强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科教兴县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教育、管理和使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拓宽视野,选拔培养乡土人才。对在歙县农村经济 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致富带头人、企业经营管理理者、个体经营管理者、个体经营者等优秀人才以及获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人才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建立了县乡两级乡土拔尖人才库。全县先后涌现出乡镇级乡土人才800余名,县级乡土拔尖人才200余名。为提高乡土人才素质,歙县把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作为培育乡土人才的关键来抓。由组织、宣传、人事、农业、科技等部门牵头,成立了由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各乡镇也组成了由当地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典型专业户和示范户组成的讲师组,不定期到乡村开展科技讲座。特别是在“科教兴村、扶贫进户”“项目搭桥,科技入户,富民强村”“农科教电波入户”等活动中,全县各村、社区都配齐了VCD机,制作下发了科技VCD光盘2000余张;建立健全了乡镇基层党校、农村党员活动室和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20个,建成“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00多个。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浙等地的农科院建立了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组织乡土拔尖人才外出学习取经,不定期邀请农科院的专家前来举办培训班,传授新技术。全县已有839名乡土人才获得绿色证书。
尊重人才,优化乡土人才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安排乡土拔尖人才参加县委党校、县电大函授学习,适当减免学费;优先将乡土拔尖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适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优先推荐安排乡土拔尖人才参入人大、政协代表选举,鼓励参政议政;对乡土拔尖人才创办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相关单位优先挂牌保护,对成绩突出的予以重奖,并在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进行倾斜,切实解决好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扎根歙县,服务歙县经济发展。
注重实效,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推行了“一师一项目”或“几师一项目”制度,要求凡具有专业职称的乡村农业科技人员,每人每年推广科技项目不少于2项,联系科教兴村联系点不少于1个,联系户不少于10户,示范面积不少于100亩;并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和专业协会。近年来,歙县共扶持乡土人才创办蔬菜栽培、中药材、电子、家禽养殖等民营科技研究所40多个,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引进方格簇养蚕、果树高位嫁接、节水灌溉、枇杷套袋等新技术50多项,引进果品、蔬菜、水稻、油菜等新品种60多个,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