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历史文化悠久。蒙城称北冢,周日漆园,后合北冢为蒙,置蒙郡、蒙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蒙城,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蒙城县尉迟寺新石器时期原始村落遗址,被列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人文景观,这里既是一代圣哲庄子的故里,又是宋代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宋朝王安石、苏舜钦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留诗作赋,“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已成为蒙城的真实写照。
在去蒙城之前,我对蒙城是没什么印象的,对蒙城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古代的庄子,庄子,蒙人也,曾为蒙漆园吏;另一个是现在的牛群,牛群,著名的相声演员,名人也,曾挂职蒙城牛县长。
当年,这位相声界牛人辞别艺术舞台,赶赴蒙城任职。为了工作,年三十晚他不回家一个人在宾馆下面条吃;为了贫困生学费,他放低身价给个体火锅店剪彩;为了给上访群众解决问题他不惜得罪某领导;到后来他从抽七十元一包的中华抽到一块七一包的杂牌烟……凭心而论,牛县长当初确实是心怀理想和抱负而来,且是敢于担当的,但因用人失误加之不谙官场之道,无论他怎样努力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最终落得遗憾离开。
关于牛县长的故事,我是席间听蒙城作家协会主席邵建说的,当年邵主席负责跟牛县长后面进行宣传报道,对牛县长为人做事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次,我有幸与市作协张正福秘书长等一行五人,参加第四届安徽文学大讲堂暨安徽作家庄子故里大型采风活动。除了听到邵主席分享了牛县长当年在蒙城的趣事外,当天晚上还受邀去蒙城影剧院,观看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举办的,颇具特色的经典折子戏专场。"折子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出现的,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折子戏虽然是整本的一个部分,但它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这场演出是由蒙城文联邀请,由当代豫剧小皇后王红丽领衔主演的。虽然戏曲语言听不大懂,却还是被戏曲的唱腔和剧情所吸引感染,首曲《泪洒相思地》便将观众情感调动起来,很多人都不由得掏出纸巾擦拭眼泪。压轴戏《风雨行宫》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但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好戏还在后头。
第二天,上午九点,莊梦阁二楼会议室宾朋满座,我们所期待的第四届安徽文学大讲堂正式开讲。省作协和亳州市文联以及蒙城县领导分别致辞,并颁发了2017“安徽作家看固镇”征文奖,发布了“庄周醉杯”安徽作家看蒙城征稿启事。稍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刘琼,为与会作家做题为《关于散文的几点想法》的主题讲座。她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为例,从散文的真实与真相、文本结构、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当下散文创作谈了自己的看法,“文字永远是后知后觉的,文章需要规整更需要突破”。她以一个主编的角度,建议大家写作立意要新,尽量不要去写那些譬如像四季歌,我的父亲母亲等题材,因为这样的题材很难有突破,也很难被编辑采纳用稿。
下午两时,浙江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钟求是为大家做题为《小说:日常生活的探秘》的讲座,他提出“小说要探寻人的内心,找到最隐秘的东西,人的内心好比有很多的房间,普通人也许只能看到一两个房间,而作家需要看到五个,六个或更多个,要打开多个房间,发现和挖掘里面最隐秘的东西,拿出来展示才是一种本事,伟大的小说要引起共鸣”。钟老师在现场以自己的小说作品《街上的耳朵》和《两个人的电影》为例,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畅谈如何面临写作困局:“一是要学会积累素材,选择一个切入点,把生活经验转化为小说。二要把握小说的两点性格,写实的时候要留有余味;玄幻的时候,要贴近生活。三要多读书,把喜欢的作家的书摆在身边,奠定自己的腔调。四通过音乐导入,找相对应的音乐听一听。” 最后总结,好作品是改出来的,更是悟出来的。聆听了两位专家的授课,真得受益匪浅,对自身的写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提醒和帮助作用。
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后,我们又步入了自然的天地,我和几位作协同志一同步行前往附近的万佛塔公园进行参观。公园是开放式的,大门很是简朴,像是一个普通的住宅门楼。只是上面写有“万佛塔公园”几个简单的蓝色大字,当我们路过时竟然没有发现它就是公园的大门,差点让我们错过,后来掉头找寻才知这就是万佛塔公园的大门了。一进入公园便被入口处一只憨态可掬的梅花鹿石刻所吸引,忍不住用手去抚摸它,透过光滑的石头表面似乎能感受小鹿突突不停的心跳。青石铺就的石桥和栏杆上面也雕刻着很多精美逼真的花卉图案,桥两端的湖岸边怪石嶙峋,垂柳掩映,桥下残荷片片,鱼儿游动,别有一番诗意韵味。公园北侧有一颗枣树,是当年从万佛塔上面移栽下来的。据说很神奇的,不但一年能结两次果,而且能在阳光清晨时常有光环笼罩,犹如佛光降临。在月光如银的夜晚,时常有阵阵暗香发出。于是便有人经常来到枣树下烧香挂红,许愿祈福,如早生贵子,健康长寿之愿等。想必这棵神奇的枣树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走过桥想走近万佛塔却发现大门早已紧锁,看来是我们来迟了,只能站在门外远远的仰起头欣赏着这座高塔了。据资料介绍,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造型秀丽,结构变化多端,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精品。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没有更近距离的靠近观察它,也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如果说前两天我们对蒙城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表象,浅尝辄止的话,那第三天才是我们真正的探寻蒙城的魅力之旅。上午8时,两台大巴载着我们一行缓缓驶离漆园国际大酒店。第一站庄子祠,刚一下车,便看到一处坐北朝南的宫阙式建筑,正大门是一座仿汉代样式的花岗岩门楼,庄重大方,古朴典雅。据记载,庄子祠始建于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距今已约930余年。进入大门便是一幅巨大的影壁,上写“法天贵真”四个非常醒目的隶书大字。影壁后书有苏轼题写的“庄子祠堂记”。穿过庄子祠前堂,是庄子祠的中层院落,院落里内有一个不太规则的池塘,名为濮池。当年,庄子曾垂钓于濮,留下了喻龟辞相的故事。旁边修建的观鱼台,也留有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庄子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段“子非鱼”、“子非我”的充满智慧的趣味性对话,表达了古人对价值观判断的无穷相对性,耐人寻味。
沿濮池过五笑亭,再过阙门便是逍遥堂。这里立有高大汉白玉庄子坐像,便于游客参拜。绕过坐像,进入梦蝶楼,映入眼帘的就是有名的庄子梦蝶卧像了,成语庄周梦蝶便出自于此。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所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了。
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花草树木,牡丹芍药,桃李杏树,国槐紫荆随处可见,路边有许多小的磨盘石刻雕像,都是由一个个寓意故事而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鼓盆而歌”。据导游讲解,庄子妻子死后,亲人皆悲戚,唯庄子长歌当哭,并安慰儿女鼓盆而歌。它表达了庄子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不敬畏死,但没有随便活,一生是那样的可贵。他超越了死亡,忘却生命,精神是那样的愉悦。
跟随着导游讲解的脚步,路过每处建筑发现几乎都书有一幅幅楹联,寓意深刻,饱含哲理。像庄子祠大门书有“参万古南华顺事冥情看后胤谁能解悟,酌一勺秋水养生齐物步先贤我更逍遥”。据解释,上联“参”的“南华”就是《庄子》一书的第二个名字《南华经》;“顺事冥情”是庄周的两种思想境界:顺事、冥情的具体体现。下联的“秋水”“养生”“齐物”,都是庄子一书中的篇名。《秋水》说的是“相对主义”;《养生主》旨在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齐物论”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感情甚至言论,看起来千差万别的,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另外的深意则是:“了解了秋水,懂得了养生、齐物,我辈岂不是更加逍遥!”庄子祠前堂:“至文原不朽,大用岂无功”,庄子祠东道舍“心无旁骛人生无处不逍遥,胸有神思笔下有言皆浪漫”,其意境都值得认人思考。我想这也是蒙城无愧于中国楹联之乡称号的由来吧。
开庄子祠,乘车赶往蒙城博物馆,沿途经过一片足有三千多亩,保存规划完好的森林,里面树木品种繁多,郁郁葱葱,排立整齐,绿意盎然,偶有几处人工栽培的盆景,造型各异,形态万千,极富有美感,认人眼前一亮,心生爱意。再往前,经过蒙城几个刚刚开发建成的住宅小区,只见每个小区周边都有河流相伴。据邵主席介绍,这都是蒙城为了净化环境,美化城市需要而人工挖建的。我想这也是符合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发展绿水青山理念的。
车在一块刻有蒙城博物馆字样的椭圆形石旁停了下来,一眼望去,一座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造型的高大建筑立在眼前。走进馆内,只见一座巨型石刻雕像,上面古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足有三层楼之高,颇为壮观。二楼尉迟寺展馆,对先民安居、原始聚落、墓葬祭祀和发掘记事四个单元进行展示,将考古发掘的一系列成果以陈列的语言进行演绎。馆内藏品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件造型独特的古代件鸟形神器让我记忆深刻,据说已距今4000多年了,上面的石刻小鸟左眼紧闭,右眼圆睁,看似随意,其实寓意着一种处世哲学,为人处事,有时不必太过较真,倘若能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更能乐得逍遥自在。与成语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楼展厅以古蒙溯源、古邑遗珍、历史名胜、名人荟萃、民风民俗、非遗传承六个单元的展示.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下,对蒙城历史、沿革变迁以及地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从博物馆出来,旁边便是蒙城县文联办公所在地,据介绍蒙城县文联有正式在编人员10人,这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市级文联正式在编人员一般也就五六个人,一个县级文联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想自然是有它存在的道理,或许我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对待文化的重视程度吧。文联隔壁一块中国楹联的牌匾格外醒目,原来这就是中国楹联报社所在地.真的没想到一个国家级的报社所在地居然落座在一个小小的县城,这又一次出乎了我的预料。
最后一站——蒙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通过对智慧政务,智能制造,智能健康,智能家居等亲身体验,特别是在未来科技体验专区,展示3D打印技术已广泛运用机械制作和民用生活,通过VR科技带来的奇妙感受,让我深切感到了现代科技给城市带来的方便快捷,安全舒适。智慧教育区和智慧书吧也让我耳目一新,这里有全球首家县级共享书店,集读书,休闲,水吧与一体,区域内配有无人值守借阅书柜,定向音响,电子阅读系统,向广大市民提高舒适,温馨的读书环境,为打造书香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
行程至此,我的蒙城之行也即将告一段落了。短暂的三天虽然没有时间去蒙城更多的地方去感受和体验,但蒙城人的热情豪迈和人文情怀已打动我心深入脑海。回想起本次座谈会上蒙城县宣传王部长所说,不仅要把蒙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硬笔书法之乡、中国养生美食之乡,还要把蒙城打造为中国寓言之乡、中国古琴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垂钓之乡等。通过这几天的切身感受,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蒙城人民一定会实现这些目标。到那时我一定会再次赶赴蒙城,邀上蒙城文友,举杯畅饮庄周醉,入梦化蝶,飞遍蒙城每一个角落,去感受魅力蒙城,去感受美丽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