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皖
一个景区、两个钱庄、三代建筑
钱庄亦称票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吸收存款、放款取息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位于市区北关南京巷19号的南京巷钱庄,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它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2013年5月,其旧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南京巷钱庄是安徽省乃至中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之一。
亳州自古为一商埠,北连汴洛,南系淮泗,被称为“南北之门户,淮西之都会”。古云亳州“货大境穰,体视大邦”,是南北货物的重要集散地,明清时期就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一。随着经济的繁荣,亳州钱庄应运而生。
据南京巷钱庄景区负责人颜士军介绍,亳州的钱庄业始于清朝中期,发展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当时钱庄主要集中在南京巷和爬子巷,在不足三百米的街道上,就有钱庄34家,是亳州的金融两条街,“相当于美国的华尔街”,颜士军打比方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后,钱庄业务由银行代替,钱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当前,其余钱庄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南京巷钱庄景区内的钱庄最为完整,经翻修后作为旅游景点保留了下来。
颜士军介绍,南京巷钱庄保留着“一个景区、两个钱庄、三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在景区中,有清朝、民国两代钱庄建筑,以及一座作为博物馆使用的现代洋派楼。景区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南京巷钱庄现在可以说是中原最大的钱庄景区之一。”他说。
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
粉墙、黛瓦、马头墙,钱庄的徽派建筑风格尤其突出。在颜士军的指引下,记者注意到,钱庄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八道门,“这寓意着八方来财”,颜士军解释道。“从这里看,你能发现门外大门里小,这说明日进斗金;我们踩着的石板下还有一条引水渠,这寓意着财源广进似流水。”
南京巷钱庄共有前厅、中厅、三厅、信房、账房、掌柜房、金库、财神堂等30多间,信房管人事、中厅用来接待、账房负责银钱出纳。钱庄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
在这两层三进四合院建筑中,第二层是古时学徒的住处。颜士军解释:“钱庄的学徒在头三年内不能回家,所以二层是学徒们一年中的栖身之所。”
“在钱庄里,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墙体建筑。”颜士军强调。据了解,钱庄墙体内为空心,里面由沙土填充。一方面,火灾发生时,将墙体砸破,沙土可以作为灭火和隔绝火焰的工具使用;另一方面,沙土吸潮,可以防止地下的钱币生锈,保持成色。
暗藏玄机的密押诗
走进南京巷钱庄里,前厅是进行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场所。在前厅一侧,可见悬挂于展板上的密押诗。
“密押诗看起来像是打油诗,实际上它每个字都代表着月份或者日期,只有钱庄里熟记的人才能理解。”颜士军解释,以展板上的为例,“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这12个字,表面上是对工作人员的提醒,实际上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月份;接下来的6句五言诗中,每个字分别代表一个月中的一天。数字1到10和“万千百两”的数字单位,又分别有不同的数字表明。“密押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次,防止被别人熟记、破译。”
据了解,汇兑是钱庄的主要业务之一,其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收入皆来源于此。而进行汇兑,就离不开信件和汇票。“信件就像我们使用的身份证,包含汇款人的面貌特征、年龄和汇款金额”。
钱庄历史映射着经济的发展
逛完两大钱庄后,最后走进去的是钱币博物馆。在洋派楼博物馆收纳了约4000枚钱币,包含从战国时期原始钱币到第五代人民币,展现了亳州经济的发展历史。
据了解,南京巷钱庄是山西“平遥帮”票号在皖设立较早的分号之一,金融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亳州乃至全国的资金融通和周转,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对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研究钱庄的兴衰历史,也是研究亳州甚至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颜士军说。
除此之外,钱庄的建筑布局、装饰等也蕴含了道义及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思想。以财神堂为例,“这是当时供奉武财神关羽的地方,经商之人讲的是诚信和忠义,所以大多崇敬关羽。”颜士军解释说。此外,中厅瓷瓶和镜子所蕴含的平平静静以及匾额上“和为贵”所寓意的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等,都是国人经商过程中传统民族精神的展示。
据了解,南京巷钱庄作为文化旅游景区,在新年来临之际,也结合国人的思想观念,准备了“新春抢红包”和“财神到”活动。“财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形象,人们都希望过年时能请到家里来。”颜士军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