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文物保护 如何不走“先弃后救”老路
日期:2014-3-26  新闻来源: 安徽日报   浏览[697]

    旌德县三溪镇田家村清代古民居田家大屋毁损严重,三位业主作价10万元卖给外地商人。 2月23日下午,正当老屋构件编号准备拆卖时,被热心人士和文物部门及时发现,从而避免了一起古民居流失事件。当地政府表示,计划引入社会资金对田家大屋进行维修开发,但这一事件充分暴露出当下文物保护乏力的尴尬现状。 “文物保护不能再重复‘先弃后救’的老路,必须转变观念,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全民保护。 ”相关人士说。

六朝文物萃于斯邑

  作为皖东南门户,宣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南宣北合”之说。早在唐代,时任宣城郡长史、大诗人李白的从弟李昭就说:“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六朝文物,萃于斯邑。 ”

  宣城市文物局综合科科长石巍告诉记者,该市文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等显著特点。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393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多达26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实现“国保”单位县市区全覆盖,拥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国保”单位的六分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占全省十分之一。

  该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品位高、种类齐,广教寺双塔、陈山遗址被誉为集徽派木、砖、石雕之大成;龙川胡氏宗祠等古建筑堪称“木雕艺术殿堂”;“国保单位”泾县查济古村落,现存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同时,遗址、墓葬、古桥、窑址、石刻、壁画等包罗万象,美不胜收。此外,该市可移动文物精品多、价值高、品种全。全市14000件可移动文物中,属珍贵文物的就有3000件,涉及石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金银器、文献、手稿、艺术品等各个种类。其中,仅各类时期的铜镜就有576枚,时间跨度从春秋到明清。

文物安全令人担忧

  灿若星辰的文物遗存,令人眼花缭乱。然而,由于文物经费相对短缺,该市一些珍贵文物因没有文物征集经费收购而流失;一些文保单位得不到及时修缮,文物部门只好“先救命后治病”,权宜之计导致很多珍贵文物岌岌可危。 2013年,该市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项目18个,争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989万元。其中,泾县黄田村文物维修样板保护工程2000万元,市本级仅争取到440万元。

  除了民众认识不足,利益上的矛盾、资金的严重匮乏是影响该市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方面。目前,该市共有古民居138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9处,省级保护单位26处,市、县级保护单位71处。据测算,一些古民居每平方米的修缮费用大致为2000元—3000元,而要彻底维修,必须将住户迁出,搬迁成本加上土地费用等,修缮成本在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据统计,皖南古民居消失的速度极快,平均每年要减少5%。

  因为经费短缺,旌德县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肇修堂曾遭遇业主想打官司摘去“文保”帽子的奇闻。肇修堂坐落在该县庙首镇太白村境内,占地962平方米,建于清代早期,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古宅,也是当地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徽派建筑。由于年代久远且为砖木结构,该建筑部分墙体开裂,砖木腐蚀严重,屋顶濒临倒塌。当地有关部门曾集资做了几次修缮,却被认为是治标不治本。 2013年,肇修堂的业主们要摘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以便对外出售。最终,该县文物部门多方筹资60多万元,对其进行了维修,目前已维修完毕。

  其他文物就没有肇修堂那样幸运了。由于不少古民居产权属于私人所有,管理部门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不少群众无力维修,只好打起变卖老房子的主意,偷偷变卖房屋构件,甚至出售整幢老宅。盗窃古墓案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古墓被永久性破坏,大量珍贵文物一去不复返。

  此外,文物保护机制不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破坏者尤其是政府法人违法缺少有效制约手段。近年来,宣城每年投入几十亿元进行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和文物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建设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文物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立项开工不告知文物部门,发现文物不报告,致使部分文物被损毁、丢失。

转变观念“重整山河”

  保护文物,为江山留胜迹,不能仅仅停留在评审“国保”“省保”的层面上,还需创新保护方式,引入并激活民间力量,让珍贵文物真正实现可持续利用。该市有政协委员提议,利用古民居建立影视拍摄基地、与全国美术类大专院校共建绘画写生基地、利用古民居开展农家乐旅游、举办各类夏令营等,使产权人能真正从中受益得利。这样老百姓不仅乐意保护古民居,也有经济能力保护古民居。

  对此,该市也有地方进行了积极尝试。绩溪县将部分坍塌的古民居和一些古民居构件集中,易地重建成 “紫园山庄”,不仅是外地游客必游和品尝徽菜的好去处,还为影视界提供服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保护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该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规范管理的力度,绩溪专门立法,对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保护;泾县成立群众性文保协会,发动群众自发参与保护文物和古民居;旌德率先为“三普”文物点制定身份证等。

  宣城市文物局长刘政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物保护规范管理力度:一方面,不断争取各级资金投入,努力做到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即:把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中。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对全市范围内公布的各级文保单位及新普查出的文物点逐步落实“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人管理。顺应民间收藏勃兴的潮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有续利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全面优化文物保护环境,积极挖掘文物旅游资源,打造文物旅游景点,为全市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TOP
上一篇: 亮出美丽中国新名片
下一篇: 刘云山在安徽调研时强调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