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以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为依托,对农民进城落户意愿进行专项问卷调查。调查共涉及17个村,425户,总人口1785人,包括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型的地区。
从调查结果看:已经获得城镇户口的95人,占5.3%;希望进城落户的805人,占45.1%;不愿进城落户的814人,占45.6%;持观望态度的71人,占4%。
农户想进什么样的城市?根据346个有进城意愿的农户调查,愿意进县城的占35.3%;愿意进地级市的占28%;愿意进省会等大城市的占30.1%;希望进周边乡镇的仅占6.6%。
调查显示,愿意进城落户的805位农民,基本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过城镇工作、生活经历,掌握信息多,接受能力强,收入高于普通农户,能在城镇落户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长远考虑,希望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从事更好的职业,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种情况占27.3%。二是常年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和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环境,认为在城市定居有利于个人发展。这种情况占25.1%。三是认为进城更方便就业和创业,打工赚钱机会多,比在农村种地收入高。这种情况占18.9%。四是认为城市医疗条件完备,看病方便。这种情况占17.3%。五是认为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能提高生活品质。这种情况占11.6%。六是被城市良好的社会福利吸引。这种情况占6.1%。仅有0.4%的农民是想随大流进城生活。
农民为什么不愿进城?近年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逐年增加,民生工程广泛实施,改革红利惠及农民,是导致农民不愿进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部分农民叶落归根、故土难离的思想难以消除,觉得在农村有了承包地和宅基地,起码能做到“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困了有床睡、死了有地葬”,心里踏实。具体来说,在对814位不愿进城农民的调查中,一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常年守土生活,已习惯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认为进城后无一技之长,难以生存。这种情况占35%。二是居住处在城效、集镇周围或交通便捷、耕作条件优越的地区,他们脑袋灵活,务实能干,收入较高,认为目前的工作、生活及居住条件与城镇相比差别不大,城镇生活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这种情况占30%。三是认为倾其半生精力才建起新居,如果迁居进城,在精力和财力上无法承受。这种情况占20%。四是认为进城后无法解决就业、住房和养老等生存问题,只能留在农村。这种情况占15%。
农民普遍认识到,进城落户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最大民生工程,但也夹杂不少担心和顾虑。不管是愿意进城的农民还是不愿进城的农民,普遍存在“九怕”:按比例大小依次为:怕买不起房,怕不适应城市生活,怕离开故土,怕失去承包地,怕找不到工作,怕失去宅基地,怕城市生活成本高,怕意想不到的情况,怕失去集体分红。
不少农民想进城但又不敢进城,主要是担心进城后缺乏保障,生活质量不升反降。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农民进城后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就学、就业、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能安居乐业。(省农委综合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