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筹备工作
日期:2022-01-07  新闻来源: 新华网   浏览[409]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题:“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筹备工作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郑轶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1月4日这一天,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刚好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筹备工作。

  从坐落于奥森公园的国家速滑馆,到不远处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到卢沟桥附近的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冒着严寒而来,沐着夜色而归。细数下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工作。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专项体能训练馆,同运动员、教练员、服务保障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每一步都踏踏实实走过来了,现在到了冲刺的阶段。我看大家的工作仍在紧锣密鼓进行,再努把力、奋力一击。”一路看,一路思索,一路鼓劲。

  回首过往,从2015年夏天欢庆申办北京冬奥成功的那一刻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中国倒排工期、只争朝夕。

  体育之于国家,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有感而发:“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国家速滑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中国特色:

  “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

  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空中俯瞰,国家速滑馆宛若冰刀在冰面上刻下的晶莹轨迹。它的另一个名称“冰丝带”,由此得名。此次考察,就始于这座北京冬奥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

  自2018年1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冰丝带”的建设就“志存高远”。一进速滑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落到了屏幕上的四个字:“最快的冰”。

  快,源于科技。

  早在2019年,总书记在第三次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工作时,特别强调场馆建设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四个特色,摆在首位的正是科技。

  在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编织天幕”下,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参观了建筑材料:

  “国产化率高吗?”

  “屋面索网结构采用的‘国产索’,是河北生产的;‘冰丝带’3360块曲面玻璃,天津生产的;脚下的混凝土看台板,北京生产的。”场馆运行负责人风趣地说,建设过程也是“京津冀一体化”。

  一批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冬奥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成为北京冬奥的鲜明“中国特色”。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国家速滑馆主席台区察看场馆内部布置及赛道情况。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总书记来到赛道边,一边看赛道测试数据一边细听介绍:“脚下是长120多公里的不锈钢管,钢管中流动的液态二氧化碳保证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所以能形成最完整、最均匀、最快速的冰。”

  “技术”为“绿色”赋能。置身于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办奥”有着真切的观感:“要发挥好这一项目的技术集成示范效应,加大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从一开始,北京冬奥拿的就是一份“绿色脚本”。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节能、低碳能源、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诸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汇聚成新发展理念在冬奥实践中的生动样本。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国家速滑馆同场内技术人员和制冰作业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赛后利用,一道世界难题。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赛时需要和赛后利用相结合,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如今盘点,每座冬奥场馆都拥有一份着眼于“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规划。

  “我们都是可持续再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谈及此事如数家珍,“‘水立方’可以进行‘水冰转换’,五棵松体育馆可以实现‘冰篮转换’,北京赛区13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当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

  他还特意提到了“筑巢引凤”的一个案例,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四合院风格的三进院落,赛时是全球奥运健儿的“家”,未来将转型为广纳英才的北京人才公寓。总书记称赞道:“这个做法很好,把可持续体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理念,不仅是为这一件事,要考虑它的持续性、统筹性。”

  运动员、教练员的吃、住、行、医、康、乐,最终落脚于智慧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运行保障工作进展如何?总书记走进综合诊所和残疾人运动员住房样板间。

  一个便捷的无障碍设施,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样板间的卧室有个按钮,只需用胳膊肘一碰,柜门就开了。“听说往届反映问题比较多的一般在奥运村。打造安全、温馨、舒适的‘运动员之家’,要把细节处理好,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广场区察看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筹办冬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张国力的综合考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筹办工作强大合力”。

  在冬奥村,来自高校的一群志愿者也是生动的“中国名片”。总书记同他们亲切交流,蓬勃的青春气息感染着现场。

  “你们参与其中,虽辛苦,但光荣、自豪而幸福。给各国参赛人员讲述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北京,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会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请总书记放心!”青年一代的铿锵誓言,久久回响。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居住区同运行管理、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庄严承诺:

  “我们承诺一定把它办好”

  冬奥之约,中国之诺。

  申办、筹办的往事历历在目,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些年:“从无到有啊!2015年申办成功,奔着当时提出的愿景目标,我们按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地办,都办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

  事非经过不知难。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坚克难,“冬奥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北京当初提交《申办报告》时,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有着丰富生动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几年前就表明了中国态度:“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而且我们赶早不赶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世界体坛的节奏。“赶早不赶晚”的远见令世界再一次惊叹中国的未雨绸缪。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简约、安全、精彩”六个字,并进一步指出:“顺利举办即成功。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讲,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最大的考验。”

  面对这份考验,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同正在做准备的国内媒体记者代表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当天上午,总书记走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赛时,作为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工作总部,数千名中外记者将在这里济济一堂。疫情之下如何管?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了解“双闭环”管理模式,特别关注到了不同区域的垃圾处理细节。他强调:“闭环管理很有必要,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不能因管理的生硬和简单粗放而影响冬奥的顺利举办。”

  主媒体中心内的智慧餐厅是为更好防控疫情建造的,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有机器人摇动酒杯,调制鸡尾酒;还有机器人忙着泼水、煮饺子,总书记看得饶有兴致:“煮饺子有讲究,盖上盖是煮馅,开盖是煮皮。”谈话间,香喷喷的饺子出锅了。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察看智能餐饮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味道怎么样,让大厨来试过了吗?”总书记笑着问。

  “机器人都是大厨的徒弟。”工作人员答得也风趣。200多个菜品配方,琳琅满目。用手机一扫码,后厨的机器人就忙活起来,再通过餐厅上方的云轨系统,将菜肴精准送到每一桌。

  “把人工智能餐饮业发展起来,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和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总书记赞许道。

  媒体工作间是冬奥报道信息的集散地。正在这里做准备工作的记者看到总书记,热情围拢上前。“受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现场观赛受到很大限制,新闻传播比往届更加重要。”总书记笑着对大家说:

  “希望国内外媒体和记者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冬奥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到全世界。”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两地三赛区,一盘棋、一股劲。这背后,“指挥中枢”就是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大屏幕上的动态数据和图像实时更新。一支支应急保障队伍枕戈待旦;每个竞赛场馆的气象变化、交通路况等讯息精准传送。“尽管受疫情影响,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言的中国力量,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最后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进一步查隐患、堵漏洞、强弱项,把基础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时钟拨回2015年7月,在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归属前,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会场传遍了世界:“我相信,如果各位选择北京,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筹办6年多来,他多次强调“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一定把它办好”。

  重信守诺,中国一以贯之的风格。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居住区综合诊所考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历史变迁:

  “提前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考察的最后一站,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

  2018年春天,走过120多年历史的二七厂停产,转型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六自由度训练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六自由度训练馆。在这里,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防晕眩训练器,也引入到了体育领域。现场介绍情况的同志讲得专业,总书记听得仔细,他十分关心冰雪运动的技术创新。

  从训练馆出来,已是华灯初上。看到远处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雪蜡车,总书记迎着风健步走过去。

  “最初哪懂这些,拿瓶蜡擦一擦雪板就不错了。再之后,只能在赛场边临时架设打蜡台。如今,大型赛事用的雪蜡车一字儿排开,我们也终于有自己的现代化雪蜡车了。”

  “很好,培养好我们自己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

  像这样的国际领先、国内首个,在二七厂比比皆是。综合风洞馆如何攻关“卡脖子”尖端技术,国产4人雪车如何研发密度强度适合的新材料,还有移动口腔治疗车、移动手术车如何实现一站式医疗保障……冰雪运动的科技研发,汇入中国的自主创新大潮。

  “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速滑馆,向参训运动员、教练员表示慰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前不久结束世界杯的征程,进驻这里进行冬奥会最后阶段的备战。团体追逐项目的运动员在冰面上如飞鸟般驰翔,习近平总书记专注观赛。

  “宁忠岩,高亭宇……”看到围拢过来的奥运健儿们,总书记亲切招呼他们,“祝贺你们前段时间的比赛取得了好成绩。”

  “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水平过去是比较靠后的,光参加项目就缺席了不少。我看这次基本能补上。”109个冬奥小项,我国从约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就在短短几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借着这一届冬奥的‘东风’,来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冰雪运动的发展。”

  速滑馆地下一层,陈列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展”。习近平总书记从战争年代延安时期的溜冰比赛看起,沿时间脉络仔细端详。大厅中间的一张表格,标注了各个省份的冰雪运动发展状况。总书记的目光长久落在上面。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专项体能训练馆,向运动员、教练员、服务保障人员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南展西扩东进”,看似小众的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冰雪运动奏响了一曲“四季歌”。现场介绍情况的同志谈到这儿,兴奋地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提前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可以说改变了世界冰雪运动的版图。”

  2014年初,在俄罗斯索契,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向巴赫讲述了这一考虑:“我们申办冬奥会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三亿人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推动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这席话,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要义。

  抚今追昔,总书记感慨:“通过筹办冬奥,不仅把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追上去了,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也追上去了,体育运动的质和量都提高了。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它的意义,小中见大。”

  专项体能训练馆,运动员、教练员、服务保障人员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主新闻发布厅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总书记动情的一番话,让大家心潮澎湃:“十年磨一剑,五年磨一剑,大家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我们的冬奥筹办工作也是长时间准备,在此一举。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准备好了!”“中国冰雪,加油加油!”底气十足的回应声,声震云霄。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考察,观看应急医疗救治设备等器材装备展示。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TOP
上一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下一篇: 九年流金岁月,总书记带我们办成这些大事|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