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遮风雨 送安稳——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中的暖心故事
日期:2020-7-22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28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遮风雨 送安稳——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中的暖心故事

  小朋友在江西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安置点吃饭(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遮风雨 送安稳——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中的暖心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健、程迪、范帆、陈诺

  应急管理部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24省(区、市)2385.7万人次受灾,203.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新华社记者深入各地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点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各地党委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用情做好安置工作,为受灾群众支撑起遮风避雨的温暖之家。

  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

  17日上午,“长江2号洪水”在上游形成。

  保大江安澜,一手抓应急抢险,一手抓救灾安置。受灾群众的吃、住等基本生活保障,成为长江沿线防汛救灾工作的重点。

  鄱阳湖畔,午饭时分,江西鄱阳县三庙前一中安置点内,昌洲乡北富村87岁的村民曹绍南一边吃饭一边给大伙儿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我遇到过5次洪水倒堤,早年间还曾背着袋子讨过饭,这一次是过得最好的,这里吃住不愁,保障越来越好。”

  这个设在当地一所中学的安置点目前安置了村民562人,大多来自昌江漫决后被洪水淹没的昌洲乡部分村庄。学校整理出32个教室供转移安置群众居住,给每位村民都发放了被子、凉席、洗漱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为每间教室配备了电风扇、冷风机。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用情才能把安置工作做细做实。汛情发生后,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安置点必须达到“九有”标准:有标识、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生活物资、有地方洗澡、有医护人员、有秩序、有台账,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开水房、洗澡间、洗衣池、晾衣间……记者在江西九江市濂溪区新港镇迴峰矶小学和光华小学两个安置点内看到,安置点生活设施较为周到。安置点负责人、新港镇司法所所长刘斯斯介绍,根据防疫要求,安置点还专门设立了发热隔离室,进出要扫码登记、测量体温。

  安徽东至县,上涨的江水逐渐淹没村民回家的路。圩区村民被镇村干部紧急转移到胜利镇阜康小学安置点。离家前还担心“吃不好、睡不香”的村民金龙德,入住第二天早晨便吃上了热腾腾的牛肉包子。

  “条件肯定不能和家比,但只要住一天,就要努力给群众回家的感觉。”胜利镇党委书记杨克飞说。

  湖南省泸溪县解放岩乡牛场小学安置点内,二楼一间教室被改为临时休息室。记者夜访时看到,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正在给群众量血压检查身体。乡卫生院医生韩景富说:“群众转移安置到哪,医疗服务保障就跟到哪。”

  衣食无忧、照顾周到,各地党委政府对受灾群众生活全力保障,将关心落到细处、实处。

  村民在湖南泸溪县解放岩乡牛场小学安置点休息(7月10日摄)。新华社发(陈振海摄)

  驱散心头的阴霾

  在志愿者连日陪伴、劝慰下,江西永修县湖东学校安置点里,三角乡永丰村村民王莲娥紧锁的眉头一天天舒展了开来。

  “对受灾群众而言,洪涝灾害如一场梦魇,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很可能出现恐惧、烦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专门对接王莲娥的志愿者吴怡说。

  洪灾发生后,永修县心理健康协会组建了一支37人的“抗洪心理咨询服务队”,每天穿梭于湖东学校安置点的6栋楼、80个房间,主动陪伴、用心沟通。

  为提高心理健康宣教覆盖率,让更多的受灾群众科学应对灾后心理问题,18日,江西省委政法委会同省卫健委、省教育厅,选拔首支具备职业资格、从业经验丰富的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赶赴南昌、九江、上饶等地的洪涝灾区开展心理援助。

  “第5颗小豌豆刚好落在一对贫穷母女的窗台边,于是,他就在缝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颗豌豆如同天使,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希望和勇气。”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初级中学受灾群众安置点,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正在进行,志愿者绘声绘色地给安置点的孩子们讲着安徒生童话《五颗小豌豆》的故事。

  连日的强降雨,导致洪铺镇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洪铺镇副镇长陈爱珍介绍,来自县妇联、团县委的青年志愿者这些天经常来到安置点,和孩子们玩游戏,陪老人聊天,给受灾群众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低落情绪,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放电影、看地方戏、跳广场舞……一个个安置点打破最初的寂静,一天天变得热闹起来。

  夜幕降临,江西彭泽县马当镇中心完全小学避险安置点操场上,一张幕布挂了起来,吃完晚饭的村民早早搬来小板凳等候。正在调试设备的校长陈根苗告诉记者,不仅要做到生活有保障,大伙还想方设法组织各种活动,要让群众在这里住得安心。

  洪水肆虐,难抵人间真情,一个个临时安置点里,一幕幕温情正驱散洪灾带来的阴霾。

  村民在湖南泸溪县解放岩乡牛场小学安置点吃晚饭(7月10日摄)。新华社发(陈振海摄)

  期待风雨后的彩虹

  分发一日三餐、搬运物资、清洁卫生……江西鄱阳县古县渡镇宏才中学安置点,蔡家村村民蔡珊珊主动申请参与志愿服务,每天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她说:“圩堤上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抗洪抢险,我们也要力所能及搭把手,能做一点是一点。”

  度过最初的慌乱,看着党员干部、志愿者日夜忙碌,安置点里,群众纷纷自发行动起来。

  47岁的周慧云是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的乡村医生,与乡亲们一块住进了安置点。这些天,她主动请缨成了所在安置点的“私人医生”,给老人量血压、做卫生消杀……

  洪水尚未退去,安置点里,日子一天天恢复正常。

  民政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受洪涝灾害影响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及时足额发放救助金,有效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在安徽、江西等地,救灾物资和援助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向灾区集结。

  这些天,江西鄱阳县鄱阳镇桂湖村村民黄雨琴人还在安置点,心思已经到了田间。

  “要是洪水早点能退,还有机会再抢种一季晚稻。”

  “群众灾后的生计问题是大事,不能等到洪水退去再考虑。”鄱阳县扶贫办干部陈周平告诉记者,县里提早谋划,计划设置防汛救灾员、灾后消杀员等一批临时性岗位,要让部分因灾情失去工作的人,灾后有活干、有钱赚。

  入夜,胜利镇阜康小学安置点二楼最西头的教室依然亮着灯,29岁的村民张翔坐在课桌旁,备战一个月后的公务员考试。“期待我能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站在江边,为家坚守。”

  灾难总会过去,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任何困难都将迎刃而解,风雨之后必见彩虹。(参与记者:刘方强、柳王敏、王自宸)

  在江西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安置点,村民帮助搬运供安置点村民食用的方便面(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村民在江西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安置点领取物资(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在江西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安置点,村民将刚刚收到的寝具铺在地上(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志愿者在江西永修县湖东学校安置点搭建帐篷(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在江西永修县湖东学校安置点,群众携带行李前往安置住处(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热心市民来到江西永修县湖东学校安置点捐赠物资(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TOP
上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黑科技 缚洪魔——现代科技提升防汛救灾硬实力
下一篇: 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