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柳暗花明又一村——“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三
日期:2019-5-30  新闻来源: 新华网   浏览[227]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柳暗花明又一村——“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赵超、刘敏、刘劼

  看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看一时,而要洞悉大势。

  今日之中国,既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少不了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避免不了各种风险挑战。

  尽管有风浪侵袭,有艰难险阻,但从中国发展大势上看,新发展理念日益融入实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脚步坚定不移。面向未来,中国经济必将在攻坚克难中脱胎换骨,在风雨洗礼中稳健前行,开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5月8日,工作人员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向参观者介绍产品。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践行新理念 开拓新境界

  生机盎然时节,放眼神州大地,一幅幅发展新图景生动呈现——

  首都北京,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正在进行,优胜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市场对接等服务。从昔日京郊荒野到如今国家名片,中关村每一天都不缺少创新故事。

  黄浦江畔,新一批27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一季度,上海新设外资项目、吸收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三增长”。

  宝塔山下,延安市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告别绝对贫困。从山西、甘肃到贵州、广西,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数字在不断刷新。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化子坪镇河西沟湖羊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在喂羊(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发展,是近代以后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发展才能自强,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

  回望来时路,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也在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走势中,准确判断我国发展所处的方位、发生的变化,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开启历史性变革。

  思路一变天地阔,观念一转气象新。

  从高速增长到迈向中高端,中国的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从增量扩能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国的发展目标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开局季,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57.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六成,服务消费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比重达47.7%;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7.8%和6.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

  突破思维定式,告别路径依赖,跨越转型关口,中国在新理念引领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破除无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经历凤凰涅槃的变革中国;

  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厚积薄发,新业态方兴未艾,这是充满蓬勃生气的活力中国;

  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推动绿色发展,这是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路前行,这是走向伟大复兴的奋进中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中国的进步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中国的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发展。

  2月23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国家级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中,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记录稀土植物补光灯下果蔬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积聚新动能 点燃新引擎

  售价只有大型超导核磁共振仪的四分之一,体积小,成像清晰,还有可移动的车载版,这是包头稀宝博为医疗系统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磁共振仪。

  “今年已经拿到20多台订单。”公司副总经理邢志强说。

  稀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包头市稀土资源占全国八成以上,但由于技术落后,长期充当廉价原料输出地角色。

  近几年,随着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包头当地的稀土加工率超过80%,卖“土价钱”的局面正得以扭转。

  迈入发展新阶段,能否跨过人口红利消失的“刘易斯拐点”?能否跨过人均GDP提升到一定阶段后的“中等收入陷阱”?

  今日之中国,以自身实践充分证明:在爬坡过坎中实现关键一跃,必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竞争新优势。

  新动能何在?新优势何来?

  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持续激发新动能——

  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杠杆率下降,企业成本降低、效益改善,改革之“深”提升发展之“质”;

  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日均1.84万户,改革之“进”夯实发展之“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压舱石”更加沉稳有力,夏粮丰收在望,改革之“准”促进发展之“稳”。

  2018年8月8日,在安徽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精炼车间,工人冒着高温工作。铜陵有色集团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于2007年底关闭了新中国第一座铜冶炼厂——第一冶炼厂,2017年又对第二冶炼厂实施永久关停。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有效培育新动能——

  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悉数亮相,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同台竞技,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图景。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创新平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国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出一系列支持鼓励创新的重磅举措,“第一动力”愈发强劲。

  2018年,我国受理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33.3%,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6.2%和17.7%。

  补齐民生这块短板,不断催生新动能——

  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推进养老服务、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意见。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既是改善民生的举措,也蕴藏着巨大商机。

  “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国日均9266趟列车飞驰、1.6万次航班起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浑厚潜力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

  “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平稳,消费者对于收入预期普遍较好,这是假期消费火热的主要背景。”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当今中国,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底线正在不断兜牢;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万人,民生之本得以稳固;收入提高、负担减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凝聚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这是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4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塑造新格局 赢得新机遇

  长三角地区7个城市宣布地铁扫码便捷出行实现互联互通,省际断头路正在一一打通,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首期第一阶段77亿元人民币募集完毕,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上线……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按下“快进键”。

  知天下者,善谋大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今日之中国,城乡区域空间不断拓展,结构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纵横联动中渐趋形成。

  在北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北京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在减量发展中强身健体,去年新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雄安新区正式启动征迁安置工作,京雄城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一减一增,满盘皆活。

  在南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渐入佳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通车,带动“五一”假期内地赴港旅客较去年同期增长约四成。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新的增长极蓄势待发。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将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新机遇——

  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全球铝材生产巨头诺贝丽斯5月23日在上海宣布,增资1.8亿美元的江苏常州工厂二期项目有望于今年底建成投产。

  今年1至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039家;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来自美国的投资同比增长24.3%。

  今日之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倡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同。

  上个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再次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目前,已有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今日之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翻越一座座山峰,跨过一个个险滩,蓄势腾飞的东方巨龙,不断拓展走向复兴的新天地…… 


↑TOP
上一篇: 习近平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大会代表
下一篇: 天工人巧日争新——“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