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满眼是风景,处处是文化 皖南向长三角发出邀请函
日期:2019-5-10  新闻来源: 中安在线   浏览[273]

体验安徽文化 感受千古诗意
大美皖南向长三角发出“邀请函”

 

石潭云海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中国的乡村音乐”黄梅戏、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安徽皖南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富集,被誉为“满眼是风景,处处是文化”之地。

  5月8日至5月10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山市人民政府、池州市人民政府、宣城市人民政府、安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美好大皖南迎客长三角”2019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推介会在上海、杭州、南京三地举办,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安庆市向长三角地区发出了来自美好大皖南的诚挚邀请。


池州杏花村

     有资源:好山好水好景观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一个“徽”字,集山水人文于一身,是安徽形象的生动描绘,是安徽旅游的真实写照。

  从地形地貌上看,安徽平原、丘陵、山地三貌梯连,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三山挺立,天堂寨、白马尖、齐云山钟灵毓秀;长江、淮河、新安江三流穿境,沟通南北,融汇东西,大小湖泊润如碧玉,幽谷深潭飞流跌宕。

  如果说安徽是美丽中国的浓缩版、文化中国的精粹版、生态中国的体验版,那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则是安徽旅游、文化、生态最优质资源的聚集区。


山水画廊

   宣城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腹地,毗邻江苏、浙江,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宣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一年四季皆景,满目田园诗画”为目标发展旅游,目前,宣城A级景区总数位居安徽省前列,4A以上景区25处,京福、杭黄两条最美高铁旅游线经过这里,“皖南川藏线”、徽杭古道入选“2018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十佳。其中,皖南川藏线由乡村公路变身旅游风景道,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体现了旅游与交通的优质融合,每到节假日,不少人从专门从省外赶来“打卡”分享。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中的另一座城市——池州位于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上,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奇松、怪石、云海、佛光为其四大绝景,景区负氧离子是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35倍,尤其是周边仙寓山中的大山村,是全国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域,土壤含硒量每公斤高达4.4微克。原始完整的自然生态、雄伟绮丽的自然风光曾让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叹为观止。

  在这个地地有诗、处处是景的地方,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如何发挥、怎样提升旅游的吸引力等问题摆在了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人们的面前。

  近年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五个一批”建设工程,按照国际水准建设一批精品景区、树立国际视野打造一批精品线路、顺应国际潮流创造一批新兴业态、面向国际市场发展一批特色产品、立足国际竞争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龙头和标志。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安徽将继续加快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深入推进规划对接、产品对接、服务对接、监管对接,强化市场互推、客源互送、人才互动、信息互享,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下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盘大棋”。


新安江凤凰岛

     有乐趣:能吃能玩能体验

  在许多国内外游客眼里,安徽的魅力不仅在于美景,更在于文化。

  近年来,安徽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立足特色发展,全省推出研学游、美食游、文化体验游等多条差异化、精品化线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游玩体验。同时,积极挖掘地区文化资源、生态资源,通过打造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达到了“引得来客、留得住客”的效果。

  “读问三源,独秀安庆”,安庆是皖之源、京剧和黄梅戏之源、禅宗之源,安庆也是中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是中国黄梅戏艺术发展基地。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安庆打造了“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等一批重要的文旅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同时,安庆以“旅游+文化”为路径,发展了包括五千年文博园研学游、大别山彩虹瀑布体育健身游、大龙山乌龙溪森林游、岳西“候鸟村”避暑养老等一批新兴业态。据统计,2018年,安庆共接待入境游客29万人次,同比增长9%;接待国内游客6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总收入700多亿元,同比增长19%,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安庆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素有“千古诗人地”的池州则依托自然资源,以项目为抓手,以“旅游+体育”为发展路径,积极开发体育赛事、民俗体育项目,打造体育旅游热点。每年举办的池州国际马拉松,将主赛道环湖而设,形成了水在脚边流淌、人在水上漫步的独特景观,被称赞为“最美水上赛道”,展示了池州的良好形象。

  打造具有国际范的旅游新名片,交通是关键环节。目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已形成由高铁、高速、机场组成的立体、快捷的外部通道,而高密度的乡村道路,也串联起城镇、乡村、景区景点。其中,黄山机场已开通境内外航线20余条,京福高铁、杭黄高铁均已通车,从黄山出发,1小时可至杭州,2小时可至上海,3小时可至南京。搭乘长三角一体化的“快车”,池州、宣城、安庆旅游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无论是远道自驾,还是落地自驾,都能快捷高效的抵达既定的目的地,旅客的出行体验得到快速提升。

  有情怀:含情含趣含乡愁

  1979年7月,著名的“黄山谈话”发表,“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时代号召,掀开了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大幕。40年来,黄山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安徽旅游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今天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正通过多种方式,致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现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传统精品景区魅力不减。其中,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递和宏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还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屯溪老街、有“中国牌坊之最”之称的棠樾牌坊群、“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千年八卦古村落呈坎,饱含历史的徽州古城……最纯粹的徽州韵味和最让人无法忘怀的乡愁正蕴含在这一口鲜美的特色徽菜中,在一曲婉约的传统徽剧里,在一组精巧的徽州三雕中。

  另一方面,作为创新业态集聚的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新型业态层出不穷。如:高山潜水、高山滑雪、高山栈道;低空飞行、低空滑翔、峡谷探险;长板速降、水上运动、山地骑行、湖光山色高尔夫;黎阳IN巷(印象)、西溪南、齐云小镇;房车营地、精品民宿、森林木屋、帐篷别墅;特色小吃、泉水活鱼;摄影点、画家村、慢庄园。可谓是新业态的大观园,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文旅需求。

  首站推介会现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袁华表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一个国家级的示范区,具有文化、旅游、生态、科技四位一体等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商机无限的示范区,该示范区文化旅游要素齐全、产品丰富多样。安徽文旅部门将在推进长三角文化旅游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突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打造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休闲、度假的花园。(记者 陈欣然 摄影 宋善忠 刘玉才 许梦宇)


↑TOP
上一篇: 习近平将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下一篇: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这样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