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镇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县城西部,这里是汉代孝子韩伯俞故里,唐代为“真源县”,安史之乱后,改“真源”为“仪门”,后因寺庙林立而被称“庙集”,清末时为捻军起义主战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涡阳建县时,将“仪”改为“义”。义门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世代生活在此的人们共同书写了义门的灿烂文化。镇上寺庙林立,至今仍能屈指可数的有千佛阁、玄帝庙、龙王庙、关帝庙、清真寺等十余座。农历四月初八的香火会、十月初一的腾龙会,正月初八的孝道会,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如鬼会、高跷、花鼓灯、棒鼓舞,腰鼓队、狮子舞、大头和尚戏柳翠等,所有的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义门古镇特有的风情,也成就了义门人的自信与骄傲。
义门镇缘起,已逾千载,且有史志为证。这里是汉代孝子韩伯俞故里,唐代为“真源县”,安史之乱后,改“真源”为“仪门”,后因寺庙林立而被称“庙集”,清末时为捻军起义主战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涡阳建县时,将“仪”改为“义”。
悠久的历史,应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创建于民国时期的“儒林社”至今发挥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这里的传统武术查拳、洪拳十分流行;这里曾经设立山、陕会馆,故而商贾云集,南北交融。传统饮食继承药食同源法则,多数菜肴佐以中药材而成为“药膳”。“义门熏牛肉”因其独到的腌制方法美味难掩,享誉全国;“清真羊肉汤”被评为亳州市十大知名美食。传统地方小吃壮馍、羊肉包、黏面馍、豌豆馅、火烧、马糊子、油茶、芙蓉鸡、溜粽子、炒面、缸炉烧饼、清真甜点等独具特色,品尝后令人流连忘返。
义门古镇是著名的“民舞之乡”。每逢庙会,大班会、高跷、棒鼓舞、竹马、旱船等多种形式的民间舞蹈集结亮相,热闹非凡;义门古镇又是闻名的“苔干之乡”,“苔干制作技艺”也已是省级非遗项目;义门古镇还是久负盛名的“药材之乡”,本地盛产白芍、亳菊等上乘药材,远销省内外。
七十二庙宇
古时,镇上庙宇林立,名胜众多,四周城墙高一丈五尺,设城门九个,镇区范围内,有大小庙宇72座,故称“庙集”,至今仍能屈指可数的有千佛阁、玄帝庙、龙王庙、城隍庙、关帝庙、孝子祠、干柴庙、玉皇庙、清真寺等十余座。每年庙会有农历四月初八的香火会、十月初一的腾龙会,正月初八的孝道会等,每遇逢会,召来外省县及周边地区的客商来义门参加物资交流,日客流量5万人次,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如鬼会、高跷、花鼓灯、棒鼓舞,腰鼓队、狮子舞、大头和尚戏柳翠等,竹马旱船,龙灯、九女捕伞、武术比赛,杂技团等齐动出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伯俞泣仗
《义门区志》记载:“历史上义门集是汉代韩伯俞的故里,古有伯愈村,详址在集西半里许之南窑村东。村有泣杖祠,为表彰大孝子韩伯俞而建。”韩伯俞,亦写作“ 韩伯瑜 ”,东汉梁国人,侍母甚孝,以孝闻名天下。相传,韩伯瑜幼年丧父,其母教子甚严。童年时聪慧贪玩,常触怒母亲,不听母亲教诲时,其母便用拐杖狠狠打他。每次挨打时,任母亲责打消气,从不跪地求饶哭泣。中年伯瑜,不慎染上赌博恶习,母亲找到赌场,不管三七二十一,当着众人面举杖便打,伯瑜立即跪地接受母亲教训,待母亲气消后,随母亲回家。母亲年迈后,他又瞒着去赌博。母亲知道后,立即拄着拐杖找来,伯瑜见状,急忙离开赌场,母亲追回家狠打了他。他一反往常,悲痛啼哭。母亲问:“这次打你,你为什么啼哭?”他说,过去母亲打儿很疼,此时拐杖打在儿身上不觉得疼了,说明母亲已年老体衰,力气不足,体力不行了,故痛哭。母亲停下手中的拐杖,眼含热泪,感动地说:“儿啊,你是个大孝子,可赌博我一定要管,我百年之后,要把我的衣物留给你妻子,就让你的妻子顶上我的头包,穿上我的褂子,拿着我的拐杖来管你!”伯瑜母亲是个老寿星,在伯瑜年近七十岁时,老人尚未谢世。孝子伯瑜为讨母亲欢喜,穿上彩衣,手持童鼓,像孩子般滚地欢舞。母亲下世后,伯瑜在别人的怂恿下,去到离村不远的涡河桥下赌博。妻子想起婆母的嘱咐,便拿着婆母衣物,执杖前往。伯瑜一见母亲衣物,双膝跪下,任妻子责打,发誓永不赌博。此事,正好被船上的钦差看到,泊船问详情很感动。特将此事禀告朝廷,皇帝感其孝,遂册封孝廉,派到江南任知县。到任不久,大病而故。朝廷为表彰他一世孝敬,从国库拨白银三千两,在义门集建孝子祠,名叫“泣杖祠”,以教后人。
清真寺
义门清真寺大门朝东,是阿訇为回民讲经和主持教义的场所。占地3600平方米,创建于元朝初年,曾一度毁于战火,后又重修。现存礼拜大殿5间(正殿),重梁起架,明柱走廊,花格门窗,立于80公分高的崇台上,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南北讲堂各5间,北讲堂东端前有古皂夹树一株,与寺同龄,树下有无字石碑一块,碑长2.5米,宽90厘米。前有大门两重,前大门两间,清代建筑,砖瓦结构,上覆灰色小瓦,龙纹脊饰。二道大门为新建,楼房式2间2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