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传统艺术“引爆”大学课堂
日期:2014-4-11  新闻来源: 安徽日报   浏览[569]

一方是地方特色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传统艺术,一方是奔放不羁的当代大学生,当两者走到一起,且看——

  近年来,以黄梅戏、凤阳花鼓等为代表的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被纷纷请进高校课堂。经过最初的被好奇、被观望,如今的它们,俨然已成为被学生热捧的时尚标杆。

黄梅戏教师“引爆”课堂
 

  还记得热播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神”都教授吗?在他的课堂上几乎没有缺席,学生甚至还上前索要签名和号码。现在,电视剧里展现的那种排队求签名桥段,在安庆师范学院竟然真实上演了。而且,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还是一门被人视为冷门的戏曲课——“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公选课。

  “叮铃铃……”下课铃声刚刚响起,就有几名学生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冲上讲台,请老师签名。很快,潮水般的学生把潘启才和江丽娜两位老师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不少学生把这一壮观场面拍下来上传至微博、QQ和微信等社交圈,被广为转发和评论。台上这两位教师都年过半百,虽然没有“都教授”年轻迷人,但他们在黄梅戏艺术界赫赫有名。江丽娜老师是全国黄梅戏 “双十佳”演员,而潘启才老师则是黄梅戏的泰斗级人物,享有“磁带王子”的美称,被誉为黄梅戏男声现代四大家之一。潘老师说:“往日也有戏迷找我要签名,但被这么多年轻人热烈包围还是从来没有的事,黄梅戏在学校受到这样的追捧,要归功于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课的影响。 ”

  据安师院介绍,学院的 “黄梅戏”公选课自2006开办至今,常盛不衰。这门课程地方特色浓厚,深受学生追捧,还被校园人气微博列为强烈推荐的课程。为吸引学生了解、热爱这门艺术,学校轮番请来黄梅戏明星级人物来上课。虽然课程开在周末,但可容纳两百人的大教室经常被挤得水
 

  泄不通,除了本校生,还有不少外校学生和
 

  黄梅戏爱好者也喜欢来这里“凑热闹”。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会欣赏、演唱黄梅戏成为该校学生的特长之一:在2013年举行的首届全国校园黄梅戏演唱大赛中,该校学生在一、二、三等奖项中均有斩获。

  安师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庆是中国黄梅戏之乡,曾走出程长庚、严凤英等众多戏曲大师,有良好的戏曲文化根基。安师院坐落此地,借着高校的优势,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

大学生花鼓推向全国
 

  在皖北大地,另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也在高校掀起风潮,这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凤阳花鼓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凤阳一绝”,成为凤阳古城鲜亮的名片。地处凤阳县的安徽科技学院,是省属本科高校,具有近距离接触这一传统文化的区位优势,为此,学校确立了“立足当地,面向全国”的文化传承理念,并于2005年成立了一支大学生花鼓队。

  花鼓队成立以后,学校特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传承人——孙凤城为兼职教授,先后有500名师生演员加盟,走访过15个省市,参与过50余场文艺演出。201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大学生花鼓队首次走进北京,参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演出。同时,该校于2010年成立的明文化研究中心还专门把凤阳花鼓作为主要研讨课题之一,研究会承担了省级人文社科项目《凤阳花鼓的文学研究》,先后发布 《凤阳花鼓文化遗产价值论》、《凤阳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探究》等研究成果。

  2012年,《中都鼓韵》主题演出创作团体正式组建,这个80余人的团队中,绝大多数为安科院在校学生。创作团队分别走访了凤阳各地的多位老艺人,他们之中有的参与过国外巡演,有的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现场表演。团队成员精心编辑了老人们的表演场景,对老艺人珍藏半世纪的文字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存储,力求还原花鼓艺术原貌,更好地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经过集体采集创作,他们推出了崭新的《中都鼓韵》,从历史叙事的角度,再现花鼓说唱艺术的原始形态,以及花鼓折射出的社会制度的变迁,集中展现了凤阳这块土地特有的求索精神、改革精神。现在,这支团队结合现代文化演出市场的特性和要求,主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订立了演出流程,固化各个操作环节,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执行台本,准备把演出推向全国。

  “过去因为历史原因,传统的凤阳花鼓一般都 ‘音节凄婉,令人神醉’,内容多是‘状家室流离之苦’。《中都古韵》改变了这一传统,内容更加积极向上,形式更加优美动人,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孙凤城说。

书画激发工科灵感
 

  去年11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带队,一行人来到位于芜湖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共建校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书法绘画为主要交流内容。工科院校如此积极开展艺术交流,成为皖浙两省一则热门的校园新闻。

  为啥工科院校这么重视书画?记者了解到,原来双方是希望借助书画,探讨如何塑造工科特色校园文化。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西泠印社等著名文化品牌,形成了复制古印章、焊接大型城市雕塑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工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建有屹峰书画协会、扬帆文学社等一批历史较久、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的校园文化社团。两校共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将举办书画展览、“徽商”和“浙商”文化探讨、雕塑篆刻比赛,促进“技术与艺术相融,技能与人文并重”。据安徽机电职院负责人介绍,该校开设的书法选修课,报名的学生相当踊跃,书法的灵动飘逸打破了传统工科学生机械刻板的印象,校园文化更加活跃。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现代加工制造业离不开人文艺术的浸润,把美学元素渗透到工科人才的素质培养中,是塑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趋势。因此,传统艺术成为工科学校的新宠,不足为奇。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表演凤阳花鼓。    记者 陈婉婉     (资料图片施培智 摄)

 


↑TOP
上一篇: 快乐老家”种文化
下一篇: 界首举办第十七届梨花诗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