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美好的乡村 希望的田野
日期:2013-10-30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693]

——宿州市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花果飘香的皖北大地上,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浪潮滚滚;广袤而美丽的希望田野上,处处气象万千、生机勃勃。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乡村长卷正在古老而具有活力的宿州大地徐徐展开。
    2012年9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美好乡村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在江淮大地上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滚滚热潮。宿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四化同步”的着力点,作为加速“四个宿州”建设的必由之路,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三不三重”建设理念(即不贪大求洋,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自然风貌,重经济适用,重整治提升,重可持续建设),围绕“四美三宜”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宜居、宜业、宜游),实施村庄建设等五大工程,构建领导包扶等六大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兼容、具有皖北特色的美好乡村建设“宿州路径”。
    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宿州市2013年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建设已进入加速建设、完善提升阶段,36个首批省级重点示范中心村均已基本成型,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做法与成效,也得到省领导和省直有关单位的充分肯定。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正以日新月异的成就,诠释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

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主体作用

    宿州市坚持群众路线,注重把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紧密结合,农村的事农民要说了算,农村的事业党组织要领着干。
    向群众公开,受群众监督。把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管护等关键环节、重大事项和重要工程,向群众公开,请群众监督,没有村民代表的签字,重要工程就不能通过验收,充分体现“群众的事由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
    请群众参与,让群众决策。多数群众不同意干的,坚决不干;应该干但群众一时想不通的,就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坚决防止“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
    为群众示范,鼓群众干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在全省率先开通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积极组织新闻和文艺工作者,深入美好乡村建设一线采访采风,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以身边乡村的变化提振农民精气神,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觉美好乡村看有榜样、学有典型,不断激发农民热情、激励群众踊跃参与美好乡村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做到统筹结合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与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统筹城乡相结合,在统筹中加速推进,在统筹中融合发展。
    遵循规划的“五性”,即指导性、特色性、全面性、可操作性、严肃性。指导性,就是顺应形势、顺应发展、顺应“三个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土地向家庭农场(大户、能手)集中。按照“三集中”指导大规划、大布局、大建设。合理界定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和建设时序,并为未来的乡村发展预留空间,切实维护规划的可执行力和建设的可持续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特色性,指建筑和产业两大特色,就是突出本地产业特色,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建好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加快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可操作性,是规划要便于建设实施,既高于现实,又结合实际。坚持按规定程序制定规划,做到干部指导、专家编制、群众参与。全面性,就是围绕居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重要内容统一规划,把美好乡村建设当作一项综合工程,系统推进。按照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化、项目建设工程化、工程建设具体化的要求,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严肃性,就是一旦定下,绝不朝令夕改,严格控制农民新建住房审批,切实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无规划设计的房屋。
    明确规划的内容,根据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可分为城郊型、商贸型、产业型、旅游型、乡村型等不同类型。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体现农村特色,涵盖中心村布点规划、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心村布点规划要体现中心和方便,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规划一个中心村;规划的起点要高、标准要高。市委、市政府就村庄规划提出,中心村布点规划为每个中心村集聚人口5000人左右。以规划引领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形成“三个三分之一”,即县城、集镇和农村社区人口各占三分之一。二是建设规划涵盖建筑风貌、建筑布局、公共服务等内容。围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等多个方面,做出区划合理、功能配套、宜居宜业的综合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按照“11+5”的标准配置,即11项公共服务: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5项基础设施: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集中墓地。要围绕规划搞建设。三是产业规划体现特色、重点、集聚、高效。

因地因时制宜,推进协调发展

    宿州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人多、钱少、底子薄、任务重”的现状决定了美好乡村建设不能走“大投入、大拆迁、大建设”的模式。该市美好乡村建设,以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破题,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做起,通过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四化同步。
    一是整合资源,形成美好乡村建设合力。在财力并不充裕的条件下,市县区财政共投入资金1.5亿元,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关键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依据“项目跟着示范村走”的原则,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全市已整合8.26亿元涉农资金,用于2013年度36个示范村建设,平均每村2295万元;加快美好乡村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拓宽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渠道。
    二是整治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脏乱差”现象一直是皖北农村的痼疾。美好乡村建设之初,宿州市就以“三清”、“四修”、“五化”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容整治活动,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使示范村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该市把垃圾污水处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政府投入一点、村集体补助一点、农民再掏一点的方式,36个村按照500人左右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添置了环卫设施,实现了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村级污水处理厂现已建成20个,其余16个全部在建。
    三是发展产业,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以国家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规模农业。目前宿州市已认定家庭农场100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800多家,发展农业企业3154家,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63个,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120多万亩。据统计,36个示范村1-9月份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市财政安排360万元“酵母工程”专项资金,按照“财政投入建棚,农户租赁经营,租金归村集体”的思路,在18个示范村各建设20亩蔬菜大棚,每个示范村一年增加集体收入约5万元,可有效解决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后续管护费用等难题。萧县费村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200万元。灵璧县在虞姬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流转土地600亩,建成300多个蔬菜大棚,吸纳500户贫困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目前500户贫困农民全部脱贫,近1/3的贫困户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实现了美好乡村与产业扶贫的完美结合。
    四是有效对接,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抓城乡党组织对接。安排市直单位党组织与36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中心村结对共建,建立联合党委,结对共建单位向结对村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帮扶;抓村企对接。精心选择36个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36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中心村结对共建;抓党员干部与群众对接。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号召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共建。如泗县开展“党员干部一带三、美好乡村路子宽”活动已经取得群众公认的成效;抓工业园区与美好乡村对接。通过城市工业园区与美好乡村结对共建,由工业园区优先录用结对村的农民务工,并提供启动资金帮助结对村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供应工业园区。市制鞋产业城与土甬桥区秦圩、付湖2个村庄结对共建,可整治腾出建设用地指标1872亩用于鞋城发展。工业园区与美好乡村对接共建,可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缺地”、“缺人”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缺钱”等瓶颈制约。

创新工作机制,力争提速提效

    构建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的工作推进机制,每月在县区轮流召开一次美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调度会议,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督查活动;对36个示范村都派驻了包扶工作组,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包制度,形成了“市作指导、县区为主、部门协作、乡村实施”的工作格局。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为民服务大厅,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设社会风尚培育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完善文明乡风的弘扬机制。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陆续建成,给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好去处,文化墙、宣传栏等不仅美化了美好乡村的环境,也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弘扬,“文明户”、“好婆媳”、“改陋习、树新风”等文明评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宿州好人”,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正成为美好乡村的新时尚。
    宿州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表明,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的重大战略方向正确、群众拥护、成效初显、愿景喜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把美好乡村打造成为统筹城乡、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正如群众所说的,“美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美好乡村让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背景资料)


宿州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实现“四美三宜”。 “四美”就是“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 “三宜”就是“宜居宜业宜游”。宜居,就是村容村貌整治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农民住房实用美观,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宜业,就是通过推进乡村工业园区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增加收入。在人口集中新村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要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宜游,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改善村庄软硬件环境,充分挖掘人文自然景观,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景点,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宿州未来美好乡村建设任务:

    宿州市现有1212个行政村,9109个自然村。从2013年开始,通过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每年培育建设120个左右中心村(其中重点中心村30个以上),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服务配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宿州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思路:“124456”

    “1”就是遵循一大总要求,即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总要求。
    “2”就是加快现代农业“两区”建设。
    “4”就是推进“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是转型发展的重大选择。
    另一个“4”就是实现“四美”目标,即“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是指:县城、集镇和中心村等专业功能区布局合理,作为中心村,要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以社区化方向培育中心村。村庄规划科学合理,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充分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符合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生态宜居村庄美是指: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农民住房实用美观,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兴业富民生活美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明和谐乡风美是指: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5”就是实施五大工程。围绕中心村建设的三种类型,即拆迁新建型、改造提升型和旧村整治型,实施村庄建设工程、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管理创新工程。
    “6”就是建立六大保障机制。通过建立领导包扶机制、创新适用的农村土地转换机制、完善整合资金的投入机制、创新基层组织的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保障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开展。
    本版文图:杨维志、吴振、吴天元、崔猛、李艳龙、何雪峰等

(部分图片由宿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TOP
上一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下一篇: 中央财政加快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