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至9月中旬,安徽江淮以南水稻产区持续高温少雨,日最高温度持续在35℃以上,不少地方突破40℃,历史罕见。立足抗旱夺丰收,是安徽力夺秋粮丰收的关键之举。
安徽:打赢抗旱攻坚战 夺取秋粮好收成
本刊记者 汪洋
“今年粮食生产开局不错,夏粮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前期基础较好。一是高产作物面积扩大。预计一季稻面积增加34万亩,玉米增加60万亩。二是苗情长势正常。播种(栽)期比上年早,各项田管措施到位,长势好于上年。”近日,安徽省农委负责同志如是告诉记者。
然而,这样的结果是多么来之不易。进入7月下旬以来,安徽江淮以南水稻产区持续高温少雨,日最高温度持续在35℃以上,不少地方突破40℃,历史罕见。高温无雨天气导致江淮以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皖北地区旱情也开始显现……
迅速行动 积极应对
针对严重的高温干旱,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全力推动抗旱和防御高温热害工作。省政府先后3次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专项安排2000万元抗旱资金和1.3亿度抗旱用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赴农业一线检查指导抗旱战热害工作。
8月6日,安徽启动抗旱四级响应,8月12日提升至三级,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8月20日,省财政下拨3000万元用于抗旱机具设备购置补贴,支持主产区抗旱救灾。8月21日—24日,在省电视台和《气象预报》发布抗灾田管技术滚动字幕,在当地报刊上刊发水稻、玉米抗旱救灾技术措施。8月22日起,组织玉米、水稻、蔬菜专家在省广播电台开辟抗旱田管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农民疑问。同时,利用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安徽农村手机报等媒体,发布田管技术,报道抗灾典型,营造氛围。省农委还针对干旱高温发生情况,组织专家制定并印发《抗灾技术方案》和水稻、玉米田管技术意见,提出水稻防御高温热害预案,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因苗落实好各项田管措施。
“全省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和50位省级专家,深入水稻主产区调查指导高温热害防御情况,省农委组织委属44个处室对口联系44个水稻、玉米主产县,一线指导,现场服务。”安徽省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告诉记者,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还按照农业抗旱应急响应的要求,组织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动抗旱和高温热害防御措施落实。
多措并举 科学抗灾
“通过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好病虫害防控补助资金和省抗旱专项资金,细化实化实施方案,调动农民田管的积极性,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安徽省种植业局副局长黄秋云说,大旱后水稻生产一般要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粘虫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农业部门通过强化病虫监测预警,适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实现“虫口夺粮”。
8月23日,省农委印发了《关于8月下旬-9月中旬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的通报》,发布病虫信息,部署防控工作。下派了4个病虫防治督查指导组,分片督查重点地区中晚稻主要病虫防控进度,强化分类指导,科学打好中晚稻主要病虫害防控硬仗,确保水稻丰收。实行省、市、县三级水稻重大病虫情会商制度和重大病虫情一周两报制度,准确把握病虫发生动态。加强病虫防治技术宣传,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
为科学抗灾,安徽省农委分类制订了各类田管技术方案,为不同地区的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同时,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高温干旱情况,评估对生产的影响,制订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切实搞好以病虫害防治为中心的中后期田管技术服务工作。“对已经受灾绝收的田块,一定要抓好改种补种。”黄秋云介绍,农业部门结合落实中央财政改种补种的补助政策,对绝收的田块,指导农民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的粮食和蔬菜等作物,做到能补一亩是一亩,大季损失小季补,尽力减轻灾害损失。
及早谋划 夺取高产
9月16日,安徽召开全省秋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经过多年持续高产攻关,安徽小麦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新起点上,要实现稳产增产增收,必须切实改变靠天等雨等传统生产习惯,从秋种入手,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应用。”牛运生说,从安徽小麦生产多年实践看,只有秋种基础夯实了,才能为夺取高产稳产争取主动。
今年,安徽在着力优化区域布局,选好对路良种,切实提高整地质量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确保秋种关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发挥好农机的技术集成作用,推进农机农艺结合。通过机手培训、推广多功能一体化农机和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措施,切实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促进技术落到田头。二是发挥好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活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将尽快落实人员、责任,把任务分解到乡村和地块。把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和完善统一经营层次,实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示范片建设的核心,在构建示范创建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三是发挥好农技推广机构的主体作用,全面做好基础性公益性服务。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农作物主导品种和秋种所需主要农药品种的推介。切实加强苗情、病虫情、墒情和灾情等“四情”监测,提高指导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和对比展示,为技术集成配套提供科学支撑。广泛开展秋种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农机手、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培训,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素质,推动关键技术落实。四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载体作用,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和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尤其是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以植保和农机为突破口,围绕机耕机播、灌溉造墒、种子药剂处理等秋种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秋种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发挥农技人员的主导作用,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秋种期间,各地按照人员进村、技术入户、措施到田的要求,组织农技人员划片包干,明确服务责任,健全岗位责任制,驻点包片包户搞好现场指导服务。持续推进省级专家联系服务大户和省农委处室对口联系服务主产县制度,推动技术服务和工作措施落实。同时,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市场监管,防范坑农害农事件,确保秋种生产顺利进行。
在战胜严重干旱和高温热害之后,安徽各地陆续迎来秋粮丰收。截至9月26日17时,全省已收获中晚稻1207.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8.3%;已收获夏玉米300.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19.9%。
|